长汀:生态优先 绿富共赢
河田罗地村全国首个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多彩碳汇示范林
■通讯员 陈炳林 蔡林 简永娟
8月12日,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水利局、河田镇组织工作人员联合在罗地河小流域治理区、露湖村林下经济示范点等地开展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河湖保护、耕地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意识和保护环境行 动自觉,厚植群众生态文明理念。
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如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好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了,当年的“火焰山”蜕变成了“花果山”“绿满山”,进一步优化长汀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40多年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46.2万亩减少到29.95万亩,水土保持率从68.5%提高到93.56%,水土保持措施保碳、减排和增汇能力提到全面提升。去年12月7日签约的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是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通过碳汇转换为市场价值的成功探索,是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汀县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示范性的长汀罗地河小流域,结合空天地多源遥感调查,确定罗地河小流域植被和土壤碳库组成、数量和分布,提取并建立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指标体系,核算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碳汇量,并创新提出了水土保持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增绿增汇等三大碳汇功能。
当前,罗地河小流域经过20余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水土保持项目碳汇量11万吨,其中土壤碳汇6万吨、植被碳汇5万吨。长汀积极探索“平台开发备案、部门协调促成、企业自愿购买,收益回馈治理”的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模式,选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购买9万吨,总价162万元;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总价18万元,通过规范管理,持续发展,提升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改善乡村的生态宜居环境。
长汀县坚持科学治理,巩固和提升碳汇能力是基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保土与“保碳”、减蚀和“减排”、增绿和“增汇”同步协同,形成了优质、丰富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资源,有力推动碳汇交易落地见效,最大程度确保碳汇成果群众共享,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绿富共赢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