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培斜模式 』富美乡村


“五谷丰登”游步道

通讯员 温连光 吴军君 简永娟

炎炎夏日,走进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道路两旁标准化的厂房、村内错落有致的洋房、景区里来来往往的游人......活力十足,别有一番天地。

从一穷二白的“省定贫困村”,发展成集“竹席之乡”“淘宝村”“旅游村”“富裕村”等多种美誉为一体的美丽村庄,培斜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其背后就是培斜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全村产业迭代升级,“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培训研学、特色民宿、亲子运动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培斜模式”共富模式在创新与实践中探索形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培斜村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共青团、妇联等村级组织“1+1+N”多元融合的组织架构,“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模式引领组成“农家乐小组”“乡村游小组”“竹茶加工小组”等行业党小组,形成支部—行业小组—党员三级组织体系,设立“共产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选树党员致富能手和家园建设标兵,实行党员挂钩结对帮带,将党的引领延伸至产业发展“神经末梢”。同时,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培斜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培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合作社,吸收320名村民作为社员。

立足生态禀赋,发挥生态优势。培斜村利用丰富竹林资源和海拔优势,先后成立“天然竹业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参与竹制品加工与茶叶种植,实行统一原料、统一规格等“五统一”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专家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建成标准化竹席厂房3万平方米,规模化种植茶叶面积1000多亩,打造了“天然牌”竹席品牌、“小池牌”茶叶品牌。2023年,培斜竹制品年产值达1.7亿元,茶叶年产值达950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依托原始森林生态优势,成立龙岩市新罗区培斜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方式,打造工贸观光旅游板块、亲子旅游板块、研学旅游板块与森林旅游板块,建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全村旅游约56万人次。中草药研学基地、竹文化研学基地开设了中医文化研学、竹编研学、咸鸭蛋研学、交通安全研学等特色研学项目15个,并打磨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农村党校“五堂课”。去年接待研学培训人次超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