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有贤才德星堂


陈健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璜溪村,山川环绕,土膏肥美,村民以陈姓为主。陈姓始祖陈志通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领着一家三口从连城县河源里丰城堡(今连城县新泉镇良盟村)车田迁此肇基,至今逾600年。

璜溪村的后龙山状若金字,于“金字挂角”处存有一座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的围合院建筑,是为陈氏家庙(祠堂)“德星堂”。

德星,常被用来形容品德卓越、引人注目的人。古时以景星(即金星、火星、水星、土星)、岁星(指木星,因一年才出现一次故称岁星)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

陈,出于轩辕,始于虞舜。

明朝中后期,居于璜溪的陈氏后人将家庙命名为“德星堂”,祭祀先人,缅怀祖恩,传承美德,期盼贤德先祖之高尚品德正向影响族人,引领家族发达兴旺、辈出贤才。

或许冥冥之中的殷殷期许,德星高照,天遂人愿,在后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德星堂不断涌现报效国家,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杰出人才。

民国三十四年(1945)版《龙岩县志》有记:陈麟,字灵昭,清乾隆二十五年(1740)中举出仕,先后担任沭阳、阜宁知县,俱有政绩,后调徐州府沛县知县,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水患,沛县受灾尤甚,面对灾情,陈麟全力组织抗洪抢险,“筑堵捍御,十日夜不休”,终因洪水泛滥,“未几,堤洪汹涌入城”。面对滚滚洪流,知县陈麟“挺身奔护”,最后“遽致淹没”,英勇牺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英雄本色,朝廷“以阵亡例追赠道衔”(四品衔)。陈麟这种无畏牺牲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后人,永载史册!

同版的《龙岩县志》中,同样记载了陈源的事迹。陈源,字蓄川,由监生捐授五品职衔(奉直大夫)。其“孝友素著,见义乐为”,对文化教育尤为关注重视,“庠塾文课,悉捐租资助”。清道光十一年(1831)陈源去世,其家人按他的遗愿,又一次“捐充新罗书院膏火银(指维持书院运行的费用)四百圆”。陈源的善举,让时任龙岩州牧袁曦业尤为赞许,特授“助兴文教”匾额予以旌表。陈源如此挚诚纯真、慷慨无私的卓行,润物无声、荡气回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浪潮中,陈仁麒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仁麒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政治委员,军委炮兵政治委员等职,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毕业于龙岩师范学校的陈佳良,新中国刚成立即从事基层行政领导工作。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从1964年起先后任龙岩县副县长、上杭县委副书记、武平县委书记等职,不论在任何岗位,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品德端庄、作风优良、清正自律、敦厚实诚、政绩突出、留下美名。

1977年恢复高考后,德星堂再次出现人才辈出的高峰。特别是2000年以来,德星堂裔孙考入大学者众,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不计其数,尤其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近10人,辉煌的业绩在乡村中引以为傲。他们中,有兄弟三人分别考上福州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族中两位女生同一年出生,同在龙岩一中就读时同班、同一课桌、同于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如此美事,成为美谈。在莘莘学子中,陈兴,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他于200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2007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随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教授、副院长、院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会士,2024年1月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卓著的研究成就,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

德星堂,不仅是志通公裔孙祭祀先人的场所,体现对祖先的孝思;更是凝聚家族精神、阐扬祖德的象征。先祖们的优秀品质,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德星朗耀,英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