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军旅诗
■ 邱桥荣
自二十八年前成为一名军人以来,总会时不时地读一读军旅诗,即便现在脱下军装已经八年也未中断。每每读之,总会兴奋不已,油然而生一股豪情,激发我不断努力前行。
1996年4月,我在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中被特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穿上军装的感觉真好,但穿上军装的压力也很大。这对没当过兵的我是一个考验,军事素质是第一关。这时,我翻看了岑参的诗《碛中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读之使我感到深沉、凝重:西北边塞,无比辽阔,也无比荒凉,走马西行,又多是荒无人烟之处,足见跋涉的艰难。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我们新时代军人的条件是古代的军人根本无法比拟的,没有理由去强调困难和压力。于是,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突破军事素质关,只要有组织军事训练,我都积极参加,刻苦训练,从而渐渐地适应了军旅生活。
对我来说政治工作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政工业务素质是我需要突破的第二关,特别是具体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在最初的七个月时间,投出了5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令我一度灰心丧气,不禁质疑自己的能力。这时,我读到了王昌龄的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之令我深思:古时战地荒凉,战事频繁,将士们却意志不改,击败敌人的决心从未动摇。与他们相比,我又有什么理由退却呢?于是,我认真学习有关军队政治工作书籍,虚心向老政工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锻炼。渐渐地,我的政工业务有了不少长进,新闻报道有了突破,开始在市、省级的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后来,还因为新闻报道工作突出调到军分区政治部。
随着军旅岁月的不断延伸,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这时,我又想起了毛泽东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之令人感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奋斗,才会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我通过不断地迎接各种挑战,能力素质在不断提升,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军旅生活是艰苦、单调、寂寞、神秘的,因之成为诗的沃土。在诗的灵气的渲染下,军旅生活又是迷人的,充满色彩的。读军旅诗,更能让我深刻领悟作为一名军人的意义和价值。如今,军旅历程渐行渐远,但常读军旅诗,总会激发兵心情怀,给我带来激励和鼓舞,并以此陶冶心情、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