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丁屋岭
■ 陈文东
到长汀,是一定要到丁屋岭的,这几乎是一种时尚的标配。
我们直奔丁屋岭。一到村口,便被寨门震撼。丁屋岭村子的形状像一个“大漏斗”,山岭南北走向,东西方向被群山重重护佑,形成天然屏障。村口的寨门,由当地的石板砌成,端庄而厚重。寨门是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若是把寨门一关,就谁也进出不了,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石门上屹立着木构亭子,古色古香,桀骜而威严。
走进村子,来到“牛市街”口,看见不少人在拍照合影。说是“街”,其实是一条古老的驿道。驿道不宽,仅容两个人擦肩。乱石铺就的路面,起起伏伏,平平仄仄,把路面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拐角。
牛市街不远处有一个人工湖,是风水学上的需要,筑坝拦截水口形成的。一座精致廊桥,横卧在坝上,气势如虹,严严实实遮挡住了村尾峡谷上的大缺口;一座小方庙,端坐在坝头中央,像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虔诚守护着村里的财富。因为有了这个湖,丁屋岭多了几分灵动,多了几许韵味。
绕过坝头,一个别致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该建筑不大,平房,四周都用当地特有的石材——活页岩包裹起来,片片块块,层层叠叠,几分神秘,一打听,原来是行人们解手的俗地,却被如此巧妙地诗意化,文友们不禁捧腹大笑。放眼望去,丁屋岭里所有的影墙、护坡、沟渠,都是用活页岩砌起来的,既不用三合土黏合,也不用其他泥土塞缝,从细处看杂乱无章,从大处看又很有规则,像极了一幅幅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水墨画,有着其魅力无穷的原始美韵。
来到山房水寨,我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着音乐作品。其中,成龙演唱的《青石板的诉说》:“岁月从我身上匆匆流过,看不见我居人之下的难过,当颜面在踩踏中受尽折磨,内心坚强使我更爱生活......”回肠荡气,余音袅袅,仿佛写的是自己的歌,记录的就是自己的经历,听着听着不觉泪眼婆娑。
在驿道较宽阔的地方,有一口老古井,是乾隆年间的杰作,井壁是石头砌的,很光滑,井口磨损得很厉害,几代人的绳索摩擦,竟然把石头磨出了几处很大的缺口。后人为了保护它,在井口下端套了两圈的铁箍,算是对它的感激与安慰。
继续行走,穿村过巷,眼前飘过的是诗意化的招牌:三叠堂、走马楼、岭泉楼、和佬屋、临水斋、水龙阁、路易·艾黎旧居等等,一幅幅,琳琅满目。躬身亲近的是熟悉的童年记忆:碾米坊、打铁铺、斗笠社、榨油坊、学堂背、老街口、水车廊桥等等,一幕幕,激荡乡愁。随处可见的黄泥墙、黑灰瓦、木屋、古石板,自然、原始、纯净的山村本色,无疑是这个村落历史文化的积淀。
最后,我们来到了别具一格的“田夫茶馆”。这是肇之先生精心打造的山村生活体验馆。按照他的设想:月亮下的山村、惬意的山风、喧哗的人声、自在天然的茶舍......浑然而成一道独特风景,同时成了村民敬畏生命、释然一切的人生道场,是日后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印记。
丁屋岭,不愧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如果你要放空心情、活出自我,请你到丁屋岭;如果你要追寻一块心中的净土,请你到丁屋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