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奔跑的新时代
——读《奔跑的中国草》有感
■林文剑
最近拜读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钟兆云先生的又一力作《奔跑的中国草》。本书通过扎实的采访、客观的叙事、细腻的笔法、饱满的情感,详细讲述了林占熺团队带着研发的菌草科技走出国门、奔向世界,为国际减贫和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林占熺团队餐风饮露、栉风沐雨,一心扑在菌草技术研发和推广,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精神和情怀。此前在写作《连城之星 福建之光》一文时,我已被“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奔跑的中国草》则使林占熺教授的伟大形象在我心中愈加丰满灵动起来。
林占熺教授50多年来始终坚守初心,长期奋战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第一线,作为菌草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开创者、带头人,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对外援助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奔跑的中国草》封底所列的林占熺教授20余项主要荣誉中,从1995年获评的“全国扶贫状元”,到2023年获评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不论哪一个,背后都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不,这位荣誉满身、受人敬仰的老前辈,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精彩的,譬如在菌草技术创新之路上遭遇了无数质疑否定的声音和明枪暗箭的中伤,他有口难分;譬如身为全乡第一个研究生的六弟林占华同他并肩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却意外牺牲,他有泪难忍;譬如在全球环境恶劣之地奔波推广菌草时见识了多少飞沙走石、饱尝了多少风霜雪雨,他有苦难言......用林占熺教授自己的话说,为了菌草事业,他和家人“丢了一条命,断了两根肋骨,遇上几次鬼门关,苦了一家四代,还好有后来人”......点点滴滴的真实故事已经十分感人,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更是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菌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与其紧密相连的扶贫事业,是林占熺教授牵肠挂肚、念兹在兹并将为之奋斗终生的大事。说到林占熺教授,人们马上想到菌草;提起菌草,人们立刻想到林占熺教授。他已然成为菌草的化身。他不但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坚持以八旬之躯在世界各地奔波劳碌,大力推广中国菌草,助力他国脱贫致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事业作出如此重大贡献,却始终保持谦虚务实、笃行不怠,林占熺教授怎能不受人尊敬和景仰呢!
主人公如此,作者亦然。钟兆云先生中学时代即开始发表作品,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数十年来焚膏继晷、笔耕不辍,著述2000余万字,报告文学、传记、小说、散文、诗歌、学术论文均涉,刘亚楼、邓子恢、项南、谷文昌、辜鸿铭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在他笔下大放异彩,他也从一名文学青年成长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副主席。钟兆云先生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共事多年的前辈,经常以自己和身边人的励志故事来激励我追逐梦想、勇毅前行。这些年来,我见过他在审阅《福建党史月刊》文稿、审读党史类题材图书时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我见过他为党员上党课讲述革命英烈故事,说到动情处时真情流露、潸然泪下;我见过他在各机关单位、院校、企业等宣讲党史、讴歌英雄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他热爱党史,崇敬英模,将党史研究、写作和宣讲视为自己的另一个生命,努力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使命任务,满怀深情为革命英烈、时代楷模著书立传,把青春年华和满腔心血都付其中。
林占熺教授和钟兆云先生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肯定和赞扬,靠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他们异于常人的勤奋刻苦和不忘初心的精神情怀。正是以勤奋为轮,以情怀为翼,林占熺教授才得以让中国草在全世界奔跑;正是以勤奋为轮,以情怀为翼,钟兆云先生才得以让党史文学著作在读者心中腾飞。
他们一位已至耄耋,一位年过半百,尚且如此拼搏忙碌、豪情满怀,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又岂能终日无所事事、止步不前,愧对这奔跑奋进的新时代,辜负这欣欣向荣的好春光?
感动之余,谨以此文向林占熺教授和钟兆云先生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