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情 知青情 书画情

——观林洪霞书画作品展有感


詹鄞森

这是一位学习书画才三年的女工人,居然在厦门知青谢春池的撺掇下,开起了个人书画作品展。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展览的主题,居然是“客家情歌”。一幅作品就是一首情歌,有书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接壤地气,乡土味浓,可观可赏,可吟可唱。

作者林洪霞,上杭湖洋人。因此,她认识了厦门下放湖洋的知识青年。她在龙岩工业学校毕业后到印刷厂工作,此后经历下岗、电脑公司、饭店再就业。她在龙岩、厦门开了两家才佬饭店,常在龙岩厦门两地辗转周旋,成为两地的一个文化沙龙,于是,她自然成为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知青文学书画沙龙成员。

谢春池作为作家、策展人,对闽西这块第二故乡,爱得深切。他每年几十次地来往于厦门龙岩两地,成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说,我们为什么从事艺术活动?为名为利,还是为艺术而艺术?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则是为了快乐,才如此孜孜不倦地执着为之。此乃生命最大价值!于是,他建议洪霞在50岁生日时,给自己最有意义的礼物,就是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

林洪霞是客家人,开的是客家饭店。于是,就定下了“客家情歌”这一主题。但是,要拿出二三十幅作品,对一个初学者而言,难度极大。在创作过程中,她废寝忘食,也曾迷茫沮丧,甚至想放弃。在她的书法老师罗泽华、林生、曾华伟几位前辈画家的关心支持下。她锲而不舍,把对故乡的真挚热爱,融入书画作品之中,特别是把故乡牛、犁、镢头、石碾、风车、蓑衣等等,融入画中。她遍寻客家情歌,异常亲切地呼唤客家人童年的记忆,远离家山的乡愁。她的作品,引起厦门知青兄弟姐妹,回想起插队岁月的乡村生活。

“三只篷船到上杭,一船胡椒两船姜。老妹莫嫌郎子小,胡椒细细赛过姜。月亮弯弯在天边,船子摇摇在河边。阿哥搭船赶大水,阿妹恋郎起少年。”这幅情歌,配的是汀江上的三只篷船,一下子就唤起了人们的缕缕乡愁。

林洪霞从小喜欢书法,特别喜欢隶书。她拜厦门知青书画沙龙的罗泽华为师,十分勤奋。她习练曹全碑,也练习正草隶篆,涉猎诗书画印。厦门国画家林生、曾华伟尽心扶掖新秀,出手指导相帮,成为厦门知青文化之“大志愿者”。林洪霞的学长、书法家何启茂将军,为之题写展名。

厦门龙岩两地交流,文化艺术薪火相传。谢春池认为,这是他上山下乡上杭10年,融入血液中的使命,也是知青文学艺术群体的使命。林洪霞书画作品展,是厦门知青文化的遗存和传承,为纪念厦门知青上山下乡55周年,拉开了第五届厦门知青文化年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