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九鹏溪
■刘丽芬
初夏,行于九鹏溪景区,景区门口的九只鹏鸟于凌空欲飞状态。再前行几步,便可见幽静小道,小道三五丈宽,铺鹅卵石,路旁绿荫正浓,正午的九鹏溪,宁静一处,几座客栈隐于林中,简朴古韵。
我们漫步景区内的小道,路边的花随意开放,没有细致修剪过的花,更显它的妩媚,把这一切收入相机中,似乎便是一辈子也不会抛弃。随着景区经理的引导,我们坐船驶于古宁洋溪(九鹏溪),清澈之水投出我们的影子,仿佛经历一场涟漪后,此时静拥一怀淡雅,一怀悠然,感受一种凌空而舞的美丽。
从河中远观山中的徐霞客雕塑,似乎可以看见久远的他,从永安出发,于双洋溪沿头乘舟而来,一叶扁舟,迎风而行,便有他那流传许久的《徐霞客游记》。翻出他那《闽游日记》前后二篇,“十六日六十里,至双溪口,与崇安水合。又五十五里,抵建宁郡。雨不止......五里,透穿过其巅,为宁洋界。......宁洋之溪,悬溜迅急,十倍建溪。盖浦城至闽安入海,八百余里,宁洋至海澄入海,止三百余里,程愈迫则流愈急。”风雨兼程中的人影,穿越几百年,于此刻仿若就在眼前,从此雕像便携古意,长久立于九鹏溪山里。
山风阵阵,随舟而来吹起我们的发丝和裙裾。心内一直觉得有一些画面是可以恒久的,在时光的深处,虽有些褪色,有些古旧,却可以保持鲜艳。一如眼前的九鹏溪。
再次踏行景区内的木质台阶,山中凉风拂面,不自觉地便感受到了一份薄凉的风景于我们眼前,我用仰望的高度远望,蓦然发现自己渺如微尘。走上台阶,便感受到那古旧与厚重,透着一丝霉味。有些风景是令人伤感了,一如江南的小桥流水,无论如何都让人走不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可以把你的心沉静下来,而后,一心一意向上攀走。它不让人伤感,亦不骚扰你的心灵,如此让你踏实与安心。
这时的九鹏溪是绿色的,是文人骨子里的陌上清愁,是旅人的苍山素野,一展其韵,便是惊艳。
水仙茶树以一种从容的姿势,不紧不迫呈现一片,温暖的气息拥抱周身。家中老者的影子也随之清晰,我那已逝的曾祖母也曾于一样的茶园中,唱着她的山歌,于春末间采茶,眼中片刻湿润。我于时光洪荒的缝隙里再次拾起久远的记忆,捧于手心,一生珍藏,舍不得的心思万万千。
这里的每个台阶都有它的故事与脚印,每一棵都承载着人们的心愿与澄明。这里的山道,每转一个弯,都让我怦然心动。半山腰的水,山路中的歇脚亭,亭角的刮痕,还有那延伸于山顶的水仙茶树。叹于它们的惊艳,令我痴恋,以及欢喜,无语凝噎。
不理时光埋头走路,想着李白的敬亭山,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在他们的诗行里,用我独有的语气吟咏,在这样的行走中,细数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突然想起那一句“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大气中,透出一份婉约,便有一种小情怀于此。
从山中回来,我们于茶舍小憩,再次泡壶水仙茶,再次提及它的宽厚,厚柔的叶片,随水而起,它的每一次续水各有滋味,各有姿态。今日,在一片山水与一杯茶面前,我的心绪重新跌宕起来,亦是心内澄明、清韵难诉,用我不济的笔力,表达内心婉约的相思。
松涛阵阵,天色已暮。回望九鹏溪,它的风景,它的痕迹可以逆行于岁月,光阴愈久,时光愈宽厚,它们透着独有的气息,缠绵于我的灵魂深处。山河千隅,万言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