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做实,市残联彰显龙岩大爱


融媒体记者 赖珊盛 通讯员 李国汉 林双双

长汀河田镇上街村李某属于一户多残家庭。去年李某家列入了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计划。在市、县残联等部门的关心下,无障碍改造施工设计从楼上到楼下、从本人到家庭成员,处处为其着想,从生活细微处着手,量身定做低位马桶、院子坡化、无障碍通道,通过客厅里的功能扶栏,坐着轮椅就能慢慢移到厨房、阳台、卫生间,满足了残疾人生活需求,让残疾人真正“走”得动、“上”得去、“下”得来、坐得下、起得来、出得去,受到了李某一家的高度赞赏。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是市委、市政府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残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自觉把工作中遇到的“难事”作为本部门、本系统的“要事”及时解决。提前谋划,靠前指导。市残联多次与财政部门沟通,优化招投标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有效提升各县(市、区)前期工作进度。

“大爱龙岩”是品牌,实施到位是关键。市残联在去年4月初,各县(市、区)组织专人对辖区内残疾人开展拉网式入户核查,确认残疾人家庭是否符合改造标准,适合哪些改造项目,登记造册,确保不漏一户、不差一人,为无障碍改造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量体裁衣“点单”,实行“一户一案”定制式改造。入户时充分听取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残疾人家庭居住环境、残疾类别、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特点,结合施工团队的实地勘察,遇到残疾人不满意的地方随时沟通调整,改造后尽量让残疾人使用舒适,提高生活品质。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四位一体“推进”。构建市、县、镇、村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市残联领导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研究改进推进工作。县(市、区)残联领导主动与当地乡镇(街道)政府领导协调、沟通,争取支持。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村残疾人联络员坚持靠前服务,及时为他们协调处理相关事务,帮助办好相关手续。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选择有实力、有经验、有口碑的公司作为项目的施工单位。由省、市、县三级残联业务负责人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施工员华丽转身为“家庭改造设计员”“惠残政策宣讲员”“爱心助残服务员”。各县(市、区)残联实施动态台账管理,明确具体措施、责任人、完成指标和完成时限。建立“周报告—月汇总—季分析—及时问—精准督”全链条工作机制,对改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工作任务时时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三是压力传导明确时间节点。同时不断强化跟踪问效,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为民办实事,重在示范引领,注重综合帮扶。新罗区残疾户吴秀珍肢体一级残疾,丈夫肢体二级残疾。区残联协调南城街道,为丈夫林建荣免费申请北市场店面,用于经营画像生意。同时为其家庭申请低保户、两项补贴、事实无人抚养等补助。吴秀玲自费购买一楼后想安装升降电梯。市、区残联帮忙寻找生产电梯企业,同时协调福建省社会公益组织帮帮团给予1万元补助,解决其电梯经费不足问题。

2023年龙岩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任务1100户。在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龙岩市残联认真摸排、掌握底数;因人施策、一户一策;压实进度、严把质量,至10月底改造任务全部顺利完成、合规完成、超额完成。按省残联5%的比例要求,市残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逐户入户检查,抽检改造对象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全年共计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33户,完成率是省下达任务数的112%,超额完成省定指标,残疾人对改造问卷调查满意率达100%。

我市持续推动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在永定打造1个无障碍样板街道。市残联还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19元提高到127元。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一级、二级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19元提高到128元、99元提高到107元,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