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武平法院:
“终本清积”助力亮剑执行难
■通讯员 陈立烽 曾文强
“我的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是什么意思?”“终本后你们法院是不是不再管了?”执行法官经常会听到这些对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产生的误解。
其实,“终本”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依法暂时终结本次的一种程序,既不是停止或结束案件的执行,更不是对被执行人的宽恕放弃。
近年来,武平县人民法院对“终本案件”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强化执行举措,2023年制定《武平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终本清积”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对终本案件开展专项清积行动,采取更有力的举措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因案施策 服务保民生
“太感谢执行局的法官了,我都没想到钱还能要回来,多亏你们了。”
26日,钟先生将一面印有“无微不至体察民情,尽职尽责关爱百姓”字样的锦旗送到武平法院执行局干警手上,激动地表达谢意。
2018年,黄某因开店急需用钱向钟先生借钱周转,因经营不善,黄某在还了部分利息后,就难以偿还剩余本金及利息。在多次催要未果后,钟先生将黄某诉至武平法院。
判决后,黄某仍未能按期履行还款义务,钟先生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经线上线下查控,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以终本方式结案。
“终本清积”专项活动开展后,执行干警多次电话联系、督促黄某履行义务,耐心做黄某思想工作,并警告其不要心存幻想,逃避执行。在法律的威慑下,最终黄某将本息4万余元全部履行完毕。至此,该案得以圆满执结。
长效管理 合力结旧案
根据终本案件实际,武平法院在执行局设置终本案件管理团队,该团队负责常态化开展对当事人电话回访、线索核查、恢复执行等工作,定期开展总对总点对点等查控工作,通过旧案合力协力,实现执行效果的有效叠加。
刘某与钟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发生于2011年,鉴于当时的查控手段有限,加之被执行人长期在外,未能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执行陷入长期停滞的僵局。
十余年来,执行法官持续跟踪该案,多次前往被执行人居住地查找线索,未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后经了解被执行人在境外,无法取得联系。期间,考虑到申请人生活困难,执行法官为申请人申请2万元司法救助,暂时减轻生活压力。
2023年下半年,得知被执行人已经回到武平,执行法官立即组织双方到庭和解,经过法官背对背的沟通双方都愿意和解,被执行人当场支付3.2万元。
信息查控 定期回头看
“技术只是工具,正义才是根本。”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法院干警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对待每一个案件。
武平法院执行工作秉持为民情怀,充分发挥数据优势,定期回头查询案件被执行人的金融信息、不动产、机动车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被执行人经济收入能力、消费水平,用数据打击拒执行为。
李某与李某甲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发生于2017年,执行过程中依法对被执行人李某采取相关执行措施后,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依法“终本”。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分析被执行人微信账户近几年的流水信息,判断其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收入能力,且未主动履行也未向法院申报财产。据此将被执行人李某涉嫌拒执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在法律威严下,迫于压力,被执行人家属主动代为履行剩余标的9.7万元,案件得以案结事了。
2023年以来,“终本清积”专项活动已累计恢复执行604件,执行和解97件,执行完毕435件,执行到位7875万元。“终本”并非“一终了之”,执行工作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