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
■ 陈健
2024年,农历甲辰年,是为“龙年”。
甲辰,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组合。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成六十年的周期称“六十甲子”。十二地支配对十二种动物称生肖,又叫属相。地支中“辰”与十二生肖中的“龙”相配,辰对应龙,辰岁(年)出生的人生肖即属龙。这种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而排列的农历,循环往复,对应无一差池。
十二生肖中,除“龙”之外的其他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龙”非常奇特,是中国自己“创造”的。“龙”,也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地位,且被广泛应用。
中国古老的神话里,“龙”威严神圣,为上天的化身,是被崇敬的灵物。远古的黄帝“乘龙升天”、炎帝“感应神龙而生”;秦汉以降,“龙”被演化为君主的标志,成了权威和尊荣的化身。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与之“配套”的服饰称“龙袍”,坐的椅子叫“龙座”“龙墩”,睡的床铺谓“龙床”“龙榻”;高兴了呼“龙颜大悦”,生气了是“龙颜大怒”,生病了言“龙体抱恙”,子子孙孙是“龙子龙孙”......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龙王”“五月五、赛龙舟”“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言谈中口出“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道的是祥和喜庆、自由欢腾的景象;山岳和川流也喻作“龙”,把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脉叫作“龙脉”,把穿山越岭、曲折奔腾的川流称为“水龙”。“龙”,成了山和水的象征。
中华大地地广野丰,浩如烟海的名号中,与“龙”有关的数不胜数。山名中,有吉林“二龙山”、山西“龙门山”、甘肃“龙首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龙泉山”、云南“玉龙山”等。川名中,有东北“黑龙江”、河北“青龙河”、甘肃“白龙江”、安徽“龙子河”、云南“龙川江”和“独龙江”,福建“九龙江”等。地名中,有省级单位“黑龙江省”,地级市中有福建省“龙岩市”,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县(市、区)中,有广东“龙川”“龙岗”“龙门”,广西“龙胜”“龙州”,浙江“龙泉”“龙游”,吉林“和龙”“龙井”,云南“龙陵”“马龙”,贵州“龙里”,山东“龙江”“龙口”,湖南“龙山”,福建“龙海”等20多个;乡、村中更是不胜枚举。风景名胜中,有河南“龙门石窟”“龙亭”“卧龙岗”,上海“龙华寺”,四川“黄龙”,云南“玉龙雪山”以及中国最美峡谷之一的“龙潭大峡谷”等等。
家乡龙岩,是全国唯一以“龙”命名的地级市。“龙岩”的地名,源于龙岩城东南翠屏山麓的“龙岩洞”。斯为喀斯特(石灰岩)溶洞,“洞顶青白小龙纹纷然不可枚数,仰视骇人心目。西壁右涌出一条如柱,黄色鳞甲,若真龙然,头角手足不露,至顶而止。左一条青龙,附壁而上,蜿蜒缘顶至檐,头角麟鬣宛然,口颊间有一窍,滴碎水错落如珠”“洞左一小石洞,前后有罅,可欹仄以入,状若画舫斋,阔仅一丈,长如阔之五。顶上小白龙纹簇簇”。此文叙述的龙岩洞,果然藏有无数真“龙”,可谓南方“龙”之故乡。“龙岩”的地名依此而来,从唐朝天宝元年(742)唤起,一直保留,迄今已近1300年!
南方龙的故乡西闽龙岩,带“龙”字的名号也不少。古有九龙乡,有龙岩书院、登龙书院、龙门书院、龙津(龙池)书院、龙腾书院、龙翔书院,有连接龙岩城内外的见龙桥、龙津桥、迎龙桥、龙门塔桥和龙津渡等。今之龙岩市,川泽有龙川(龙津)、龙湖、龙潭、龙池、龙津湖等,山峦有龙山、龙背山、州龙当顶、后龙山等,建筑有龙岩大道、龙岩大桥、龙腾路、见龙桥、龙门塔、龙峰阁等,企业有龙烟、龙工、龙净、龙马、龙钢、龙雁、龙翔等,名胜古迹有龙井、龙门硿、龙岩洞、龙硿洞、归龙山、龙门峡等。
龙,有突兀不凡、横空出世的气势,诙奇谲怪、玄奥莫测的威力,象征着尊贵、力量和好运。是吉祥的标志,代表着幸运、成功和美好;是知识和智慧的符号,文人雅士、功成名就者称“人中龙凤”;是风云的主宰,能兴云布雨,让大地风调雨顺,护佑国泰民安。
龙文化独特辉煌、博大精深。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象征,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华夏儿女让龙深深吸引,对龙既崇敬且敬畏,对龙也寄予无限的美好和满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