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嘴豆腐


谢晟

南北地区的人对豆腐的吃法颇有差异,北方人偏爱凉拌,撒把葱花,拌上麻油、加点简单的调味品便是一碗家常菜。南方人喜好红烧、煲汤,做法也比较别致,往往在星级酒店都可以看到以豆腐为题材的美食。我会念叨着烫嘴豆腐,倒不是被烫了几回嘴,而是它味道确实让我着迷。

烫嘴豆腐对烹饪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这道菜考究的不是烹饪的手法,而是对食材的拿捏,当然食材的要求便会有些苛刻,豆腐是主角,它的品质直接影响这道菜的口感,所以豆腐的选择尤为关键!连城新泉豆腐就是这道菜的首选,集市上叫卖的新泉豆腐是必须存放在水里的,还要轻拿细放,稍有不慎便会支离破碎,所以老百姓购买新泉豆腐常常是用小水桶去装的,把豆腐放水里带回家方能保它鲜嫩并且不破碎。这道菜还有干黄花菜、干贝、文蛤、笋丝、山茶油等辅材,如此之辅材,倒不如说,正因有它们的厚积而薄发,才成就了烫嘴豆腐的惊艳。

干黄花菜得用清水泡开,需要浸泡的时间比较久,尽量把黄花菜的那股味泡淡一些,这样才不会让黄花菜在这个菜品中喧宾夺主,它扮演的角色就是使汤汁微黄如琥珀,清澈透亮,恰到好处地留着一股若隐若现的黄花菜味道,挑逗着我们的味蕾去寻觅其中的味道。

文蛤与干贝在这道菜中位置是举足轻重的,鲜!是这道菜的特色,文蛤很鲜却也自带腥味,所以不宜多,只能放三四个,不然整个菜品便会黯然失色。干贝又称瑶柱,“煲汤想甜,全靠瑶柱”,这是广东阿妈的经验,有了干贝的点缀,豆腐朴实的滋味亦丰满了起来。干贝不以整颗的形态示人,而是丝丝化入汤中,像首诗一样娓娓道来。

笋丝必须是绿笋做的,绿笋汤堪称南方人夏天餐桌上的饕餮,绿笋与其他鲜笋对比,肉质细嫩,肉色乳白,笋肉含有甜味,绝对是笋中的珍品。笋丝为其贡献了甜鲜味,又带来了脆爽,在入口即化的豆腐中咀嚼着笋丝,更叠加了这道菜的口感。

这道菜还得用上砂锅,砂锅能使食材均匀地受热,更好把控这道菜的鲜嫩度。砂锅的内部循环和密封性也比较好,可以长时间保证豆腐有着烫嘴的感觉。小火慢炖,砂锅里的豆腐在丰富食材的碰击下,完美地吸收着它们的精华。最后淋上一勺山茶油,晶莹剔透的油脂,油而不腻,烫嘴豆腐便有了自己的灵魂。一口豆腐,一口汤,我们便体验到了山茶油在这道菜中激荡出来的醇香。

如此之美食,往往掀开砂锅的那一刹那,就会被嵌裹在白嫩豆腐上晶莹剔透的汤汁所迷惑,便会有些迫不及待,一不小心就有了冲动的惩罚,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烫嘴豆腐”的特殊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