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岩师记忆


陈清芳

1989年9月我迈入龙岩师范学校大门,开启我的学习生涯。不记得大哥和我是如何到漳平城里的,但仍清晰记得开学那一天,天蒙蒙亮大哥就借了亲戚的脚踏三轮车,把我的行李——一个大木箱载到漳平火车站。我乘火车来到龙岩,踏进校门的心情是那么激动,因为走出农门走进未来人民教师行列。

教学楼,普师一年级教室在一楼。教室外面有长形花圃,种着三角梅,课间有时几个同学会取三角梅叶子比赛拍“鞭炮”。教学楼前面是当时仅有的操场,有篮球架,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操后学生干部会随机留班级点名。15号楼,住了三年的宿舍,3楼以上是女生宿舍。宿舍的灯学校统一控制,那时人手自备一把手电筒,熄灯后,尤其是周末,时不时打着手电看书织毛线,不无乐趣!还有图书馆和民师班的教室,那时民师班一个年级两个班,共两个年级,他们都是当过民办教师,通过专门的考试入学的,他们有实际教学经验,所以比普师班早一年毕业。三年里,我们没少到图书馆,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学校有音乐山。当年走的不多,仅有的记忆就是上音乐课时进去。大学毕业回来当老师后,因为当班主任,没少往音乐山走。音乐山环山花圃,是劳动的地方,记得当时一人多高的杂草,经过我们打理后才展露出花圃该有的样子,自那以后,那些花圃也不会再轻易长杂草。

11号楼,入职那年入住的第三处宿舍。第一处是开学第一个月住的学生宿舍,那时学校还没有为我们刚从师大毕业的两个女生安排好宿舍,只得临时安排在学生宿舍一楼。第二处是10号楼二楼,现在教工宿舍10号楼和11号楼间的地方,具体啥时搬上去的已经忘记,那是二楼最边上的大间,两个女生住,买了块布帘隔成两截,靠里边摆两张床,外面放桌椅,老式宿舍楼生活虽然生活不方便,但不用睡架子床,还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还是很满意的。没住满一年,因此地要作为第二批集资建房的地基,只好第三次搬家,搬到了11号楼的二楼。这时住宿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单人单间。其实这原本是老一辈家庭套房,分前后间的,前住户搬去集资房后空出来,学校把套房隔成单间,拿北面的大多享有厨房,但没阳台;拿南边没有厨房,但可以享有阳台。我选到北边最西面的那间,有厨房,可以自己煮饭菜,够满足了!

三载求学生涯,廿五年教师身份,岩师龙高古樟园近三十年的时光,有太多值得回忆。时值母校120周年校庆,谨祝母校:百廿华诞喜庆添,苍翠古樟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