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珨瑚庙”当老师


巫庆明

一弯小溪流淌这里,溪边,矗立着“珨瑚庙”,给马埔村增添一道亮闪风景。珨瑚者,“开闽圣王”王审知也。其时,随兄征战,立足福州,继嗣兄位,开闽施政。《琅琊王德政碑》对王审知治天下的福建有过这样描述: “草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

后人为了纪念其治闽功绩,在后晋三年(946)将位于鼓楼区庆城路原王审知故居改为祠庙。此后,闽人崇拜王审知的建筑大批涌现。珨瑚庙大概是这时或后面建成。另一传说,早先,河源十三坊中有一人到福州做生意,血本无归,听说闽王庙很灵,特地前去朝拜,许愿若生意起色,定当报答。果真,扭亏为盈,兑现诺言,捐款庙宇。后塑闽王金身,带回汀连两县,供人们奉敬。被尊为“公太”。若干年后,十三坊人民商定,集资在马埔村建庙。因审知又称珨瑚侯王,故称“珨瑚庙”,庙里供闽王及夫人身像,十三坊人民轮流奉祀,抬到各坊巡游。此举,已逾六百年也。建庙数年后,立起私塾,后改称学堂。有人问去哪里读书?答:珨瑚庙。在哪里教书?答:珨瑚庙。老百姓一时难以改口,日久,也就习惯了。

二十年前,我在一所小学任教,苦于事务繁忙,请求辞去校长职务。上级领导看我当了多年校长,不忍心让我卸任,拟改为副手。于是,来到珨瑚庙学堂。严格地讲,应该是珨瑚庙旁的学校,马埔小学也。庙与学校围墙相隔,宿舍紧挨庙宇。学校大门上方的戏台早已拆掉,后它处重建。此村人口一干七八,一个村有十余姓,十三坊姓氏集中在这。在珨瑚庙当老师,不努力工作,有何面目立于“公太”前。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前一年值年坊送公太回珨瑚庙,新一年值年坊前来此处接公太,珨瑚庙举行交接仪式。彩旗,花车,等马,乐队,车辆,人流,人声鼎沸,神铳震耳,鞭炮喜庆。晚,演古装戏,观赏者,坐的坐站的站,人倒不少。逢喜庆,有人摆铺卖吃。自习课,学生做作业,有些同事偷偷跑出去,小摊上喝一碗胡辣汤,瞄瞄台上美女演戏片段,精彩处,忍不住笑出声来。年年往复,习以为常,老师学生照常上课,教学仍有序进行。有的家长,邀请老师到家小坐。

前些日子,途经这里,在珨瑚庙里驻足片刻,面对“公太”毕恭毕敬,上香,作揖,燃炮。人人敬公太,公太护佑人人。款步校园,这里仅剩一二年级和幼儿班,学生数人,老师两个。操场宽敞,杂草野花。阴凉的地方,长满青苔。两层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成为村委会的办公场所。触目之处,一片狼藉。

自师范毕业辗转各个乡村学校,当老师凡三十年。“珨瑚庙”当了三年教书匠后,关门闭教,退出教坛。退休那年,关门弟子一个班计30人,日后考上本一以上有8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