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林从汉:
盘活低效资源 激活土地要素

“民营企业已成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的主力军、排头兵、重头戏。”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林从汉开门见山: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四上”企业196家,民营企业数超过90%,创造了7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5%以上。
林从汉曾对2022年该区工业企业用地效益进行调研。在调查的143家工业用地企业中,规上民营企业占地3871.79亩,总产值114.6亿元,平均亩产值296万元;总税收5.8亿元,平均亩税收13.1万元,亩均贡献值在全国中上游水平。
他表示,近年来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很多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一些企业实现了做强做优。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示范引领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如,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其它生产成本上升是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负担。又如,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造成人才流失,导致有些企业发展缺乏创新性、竞争力、长久性。
针对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及遇到的困难问题,他坚信,困难是暂时的,民营企业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土地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要素,盘活低效用地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林从汉表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一边是土地要素紧张,一边还存在不少低效用地,形成矛盾共同体。他认为应该发挥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有效盘活低效用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出台规范性政策。近年来,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在盘活低效用地方面做了探索,通过腾笼换鸟、退城进园、主动收储、参与法拍、司法诉讼等措施,共盘活低效用地33宗2805.4亩,占开发区工业总用地10807亩的25.95%,成效显著。但是,目前对低效用地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处置办法。他建议市级层面出台《龙岩市低效工业用地认定及处置暂行办法》,明确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处置办法等。一方面,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可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还可以把企业的贡献情况,如亩均税收、产值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的企业,确定为低效预警企业;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企业,确定为低效重点关注企业。
采取差异化措施。低效用地形成原因错综复杂,盘活低效用地不是简单的收回土地,目的是通过优质服务和政策推动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要求,摸清底数,做好台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指导,一企一策。要鼓励低效企业增资技改再开发,优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厂房更新等“零地技改”项目。
做好源头管控。他认为,不能一边盘活低效用地,一边又形成新的低效用地。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机制,签订用地协议前先签订监管协议,未达到约定要求的,认定为低效用地。国家、省曾多次提出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灵活供地模式以及探索混合产业用地出让,但是我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程。他建议市级层面制定工业用地临时租赁、长期租赁实施办法;探索出台工业地上兼容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等功能的混合产业用地出让办法,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