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逐渐被遗忘


■ 刘桂平

最近,一篇题为《出远门一定要带现金》的网络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文章称:k396次列车被困的千名旅客和列车员,终于安全转移到北京门头沟落坡岭居委会了。落坡岭有个小卖部,身上带现金的乘客马上把小卖部的东西抢购一空。

那么,手机支付为啥不灵了?因为暴雨冲毁了通信设施,手机信号没有了。文章最后告诫大家:出远门随身一定要带现金,关键时候方显本色。

看完文章,我猛然想起,自己已经好些年没有带现金了。记得三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到财务那领现金。当时每个月可以领160元的工资,分别是一张100元的,一张50元的,一张10元的。

刚毕业的那年我上了六个月的班,省吃俭用存了800多元,过年回家时,我全部交给了父亲。我知道,过年家里急用钱,工作了就要为家庭减轻负担。

第二年转正后,月工资提到了300多元,那年开始工资打到银行卡。不过,如果出去消费,还得从银行卡里取出现金来支付。

记得那年我的工资加上稿费,一年就存了3000多元,过年回家时从银行卡里取出来,放在钱包里有厚厚的一叠,心里甭提多开心。

回到家后,我自己留下几百元,其余剩下的一叠钱都交给了父亲。父亲非常开心,不仅采购了很多过年物资,而且还清了日常赊欠的各种款项。

看到父亲忙碌而又开心的样子,我内心无比的感慨。我那时就想:一定要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让父母过上舒服的生活。

时光荏苒,一晃而过。如今已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特别是这十几年来,互联网支付的兴起,让现金支付成为过去。不管男女老少还是城市乡村,只要你有一部手机,扫扫微信二维码,直接就可以交易买东西。这种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人们。

前两年父亲来城里帮我煮饭,我常常会放一些零钱在抽屉里,用于买菜用。父亲看到后笑话我说:“你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把钱发给我啊,何必用现金呢?”

我说:“你去买菜的时候,如果有的小摊贩需要现金呢,不就可以用啊。”父亲说:“你也太落伍啦,现在所有的摊贩都有二维码支付,也很少有人带现金了。”是啊,如今时代进步了,科技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现金支付逐步被人们遗忘。

但我始终觉得,红白喜事或者一些特殊的场合,建议还是要用现金,这样才更能体现庄重,更有传统文化的内涵。

时光可以流逝,但流不走的是曾经的回忆和那份情怀。被遗忘的是“现金”,可难以割舍的是旧时光里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尽管有苦涩的,也有甘甜的,或有不愿提起的,但它依然随我们前行,不管天荒地老,我们依旧缅怀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