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谱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严雅英:
发挥客家血缘文化优势 赋能闽西高质量发展

“闽西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地方,客家祖地血缘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访谈现场,严雅英对汉族客家民系在闽西形成的历史渊源侃侃而谈。
明末清初以后,客家人开始了向闽南、广西、四川、台湾以及海外各地辗转迁移,成为中国移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移民浪潮中,闽西客家裔孙迁往台湾,为开发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闽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严雅英介绍,客家族谱博物馆资料显示,迁往台湾的客家人,几乎涵盖了客家人入闽开基的每个姓氏。截至2023年5月,在台湾的客家人已达463.5万人,占全台总人口数的19.8%。闽西是台湾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根之所在,有着两岸客家最深厚的血缘文化底蕴与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闽西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严雅英认为,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发挥闽西优势,做好客家文化这篇大文章,讲好闽西故事。
她建议,继续加强两岸交流,利用祖地文化,加大宣传闽西是世界一亿客家人祖籍地的力度,巩固闽西“客家祖地”核心地位,团结在台湾的客家人,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同努力。具体操作上,她认为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恳亲会。一是政府举办。2000年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闽西举办,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会致辞:“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一直激励着海内外客家民众。20多年过去了,闽西建设快速发展,作为世界客家的祖籍地,建议闽西再次申请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二是以两岸公认的闽粤台大始祖李火德、闽粤赣廖氏始祖廖花、赣闽粤吴氏始祖吴承顺、追祀闽粤赣台丘氏始祖三五郎公、鄞江始祖张化孙、简氏入闽始祖简会益、苏氏入闽祖苏毅、胡氏入闽祖胡万九郎、温氏入闽祖温九郎、赖氏入闽祖赖标、饶氏入闽祖饶济宇等主要姓氏为单位,与迁台姓氏宗亲在台湾或闽西联合举办客家族谱展,联合客家宗亲促进两岸客家人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促进心灵契合,提升闽西客家祖地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需要研究好、挖掘好、运用好客家文化优势。严雅英建议利用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技术,建设“客家族谱对接与寻根平台”,巩固闽西“客家祖地”的核心地位,增强文化自信。
据介绍,闽西作为世界客家人的祖地,既有公办的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所藏168姓2万多册的客家族谱,也有分散在闽西各地的百姓族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她认为,以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为大数据中心,建设“客家人族谱对接与寻根平台”,用以提升“客家祖地”核心地位的血缘文化品牌,搭建客家文化交流桥梁,培训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助力闽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血缘是根,文化是魂。严雅英介绍,千百年来,客家家训是宗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客家家训的制定以推崇忠义精神、讲求社会教化为准则,主要内容以忠于国家、尊敬祖先、讲究人伦、敬重师长、勤奋好学、崇尚节俭、廉洁奉公、体恤贫弱等为要点,在历史上为垂范教育后代子孙、培养良好社会风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以后,迁往台湾的闽西客家人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很多人都是在客家家训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爱国事迹体现了客家家训的历史价值和教化作用。如劝郑克塽降清、促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刘国轩,追随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张文羡,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罗福星,开发台中地区三千余甲良田的张达京、开发台北的胡焯猷,此外还有台湾北协右营守备黄正蕃、水师副将中营游击廖光宇,彰化县儒学训导邱德孚、彰化县儒学教谕罗大鸣,科举进士黄骧云、江昶荣、丘逢甲、徐德钦、张维垣等等。
为此,她建议要充分利用好客家家训资源,发挥客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时代价值,把两岸客家家训的思想精华对接起来,做好客家文化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协同努力,凝心聚气。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提升,而且可以进一步拉近两岸客家乡亲的思想距离,共同弘扬客家人良好风尚和优良品德,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为福建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