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查研究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到中央工作期间,先后20次来龙岩调查研究,用深入基层的实践诠释了其调查研究观中突出的“人民性”。

调查研究躬身入局,把人民当作最好的老师。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告诫领导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龙岩调研期间充分倾听群众声音、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自觉拜人民为师,是人民群众的知心人。1999年1月11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到老区,在走访了几户人家后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会议一开始,习近平同志亮明来意——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红军烈属和听听大家的意见和要求。村干部杨能贵首当其冲提出村里严重缺水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完后笑着说:“说得很好啊,提的意见很有针对性,你这个生产队长不普通啊,我原来也是生产队长呢……别小看生产队长,作用可不小呢,只要是能为老百姓服务,就是好样的。”这句“我原来也是生产队长呢”让会场气氛更加轻松和热烈,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纷纷发言,提出不少涉及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需要扶持解决的问题。听完与会者提出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叮嘱随行的林业、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尽快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表示他会监督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9次到龙岩考察工作,足迹遍布龙岩各县(市、区),对龙岩各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老区发展理思路、明方向,是闽西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调研活动下到最底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一文中提出做好调查研究的“五字决”,其中“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扎”下去,真正做到“身入”又“心入”。习近平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时,主抓全省农村扶贫工作。他经常下乡,听取群众呼声,工作安排也处处想到群众。在此期间,他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理念。1999年1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龙岩调研访贫问苦,在了解了上杭县通贤村特困户黄谷玉的情况后,嘱咐在场村干部“对这样的特困户要继续实行小额扶贫贷款来加以扶持,搞几户联保,鼓励她多种多养,大病大灾还得靠社会救济,好让她们早一点富起来”。2000年8月台风碧利斯带来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深入灾民安置点,详细了解受灾群众居住、吃饭穿衣、御寒等安置情况,指导灾后重建,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安慰受灾群众:“只要人还在,什么都会有的。要克服暂时的困难,下一步各级政府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路走、一路倾听,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问题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各种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长汀成为福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离开福建后,习近平总书记仍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十分关注。2004年6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给长汀县委书记、县长回信:“欣悉你县几年来全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以全面根治为目的,切实把这一工程抓紧抓实,把长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生态县。”201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 山河披绿》一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阅后批示:“请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再次指出“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问题在,关切就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导向思维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造福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来岩开展20次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发展思想。在龙岩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但关心群众当下困难,更关注解决长远问题,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情怀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脉。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调查研究的实践为示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从人民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