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盘点强化 调整提升
——高三数学复习冲刺备考建议
■ 陈玉生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主要是梳理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二轮复习主要是将重点知识分成专题进行强化轮番训练、优化数学思维。当前,高三数学复习备考已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能否及时对前面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一番系统、缜密的盘点和整理,关系到备考成果的巩固和应考能力的提升,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方法的融会贯通,提高驾驭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盘点考点,着重查缺补漏
如果把一、二轮复习当作全面性“织网”的话,当前的冲刺复习就是针对性“检修”。考生首先要结合课程标准,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清一遍,着重查缺补漏,消灭知识死角。尤其要关注新教材新增知识点,如百分位数,投影向量、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其次要依托高中数学教材,梳理主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熟记重要的二级结论(如抛物线焦点弦、双切线相关性质等),重要例习题的变式探究、演绎推广、深化拓展,力争思路左右逢源、方法得心应手,其实不少高考题都能在教材上找到“根源”。数学冲刺复习,须围绕课程标准,回归教材,让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落实落地,确实做到查缺补漏。但回归教材不是教材的简单重读,而是需要带着特定的目的,如通过适量的导读思考题进行深度研读,解决遗忘、混淆、不严密、不会用等问题。
2.强化重点,关注高考变化
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是高考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涉及的常见题型、常用方法应引起高度重视,各个板块应在老师指导下做小专题的温习与强化训练。尤其需要认真研读近五年全国高考真题,教育部命制的新高考省份八省联考试题、四省联考试题,探寻新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考查路径、考查方式等新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定位重点复习和训练的项目。另外,还要关注结构不良型、举例型、多选型、多空型、开放探究型等新题型的应对策略,与数学文化、高等数学、科技发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为背景的复杂问题情境的转化策略。
3.反思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吃一堑,长一智”,错题整理研究是冲刺阶段高效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考生要通过自己的“错题本”,结合平时训练和大型模拟测试,重新审视和反思曾经的错题,对常见失误可按照审题性失误、知识性失误、思维性失误、技巧性失误、心理性失误等进行分类整理。将那些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错题筛选出来,常翻、常看、常思考,在误中悟,思中学,避免重蹈覆辙,防止思维定势,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4.适量练习、提升答题策略
为了保持状态,复习冲刺阶段要坚持做一定的练习,才不至于产生“生疏感”,做题不一定多,不要沉迷套路,但做题后一定要进行思考和总结,特别是对通性通法的总结和落实更是关键。考生要强化答题策略,做到思路规范、运算规范、表达规范,提高得分能力。选择题方法要灵活,在熟练掌握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强化数形结合、特殊化、估值法、反推法等,提高解题速度,防止“小题大做”;填空题计算要细心,稍有不慎就是徒劳;中档题表达要规范,重视其答题的规范性和简洁性,得分点的处理及计算准确性,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力争“既对又全”;压轴题要量力,特别是最后几题的第一问,相对比较容易,一般不能放弃。当然,各种题型解答时间的分配、答题的先后顺序等,对考试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唯有运筹考场优化应对,方可笑傲考场。
5.调整心态、增强考试信心
“七分靠实力,三分靠心理”。对于高考来说,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比拼,也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能力是基础,心态是保证。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考生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心理调节,排除解题的心理障碍。在模拟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把会做的题目做对就是最大的胜利”“把能做的都做上就没有遗憾”等良好的应试心理。高考马上就要到来。在这一路,你有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心与焦虑,内心也会充满着对考试的紧张与不安。但不论发生什么,要知道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今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只要充满自信,沉着应战,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作者系上杭一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