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 培训课取舍 这道选择题?
■ 融媒体记者 罗姝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时间。
不过,记者在龙岩中心城区走访时发现,随着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提高,部分家长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的热情似乎并未降低。如何做好培训课取舍这道选择题?10日至12日,记者采访了家长、学生、老师专家代表等,听听大家的看法。
家长 盼孩子真正全面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来满足孩子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先“放学满街跑,广告满天飞”的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明显遏制。走访中,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肯定有市场需求,焦虑没有减轻,内卷压迫感增强。“学校减负了,但考试制度不变、难度不降,对于高年级科目,我们教不动,只能寻求外援。”“现在学科内的校外培训班只能周中学,迫于实际压力,我们报得少了,但周末还是会选择几种非学科类培训课,以让孩子全面发展。”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他给孩子报了5门培训课:“画画和编程是孩子喜欢的,奥数和英语对他的学业有帮助,还安排了钢琴课,想提升他的音乐素养。”除了经济负担大,他感叹自己也很辛苦,下班也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不想自家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培训课如何取舍真的很难!”
当然,也有淡定的家长,汤女士一年级的小儿子课外培训班只有一节街舞课。“我还是更认同学习回归校园。‘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总体感觉课后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孩子在学校基本上就能完成作业,家长辅导压力减轻了。”汤女士说,“我也曾磕磕碰碰地让他上了不少培训班,很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但到最后犹如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还是他自己喜欢的。”
学生 望家长合理安排培训
11日晚8时,记者走访了龙岩城区中山街、龙腾路的多家培训机构,发现有不少中小学生在规定时段参加学科类培训班。
“今天学校作业还没做完,就先赶过来上课了。这边老师也会有相应的作业要完成。”今年读五年级的小刘每周四都被安排了一节英语课,“爸妈说,我现在是中上水平,要拔尖还得再提高一下。”
不少学生认为,家长们应该要稍加了解一下他们的爱好,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更加合理地安排校外培训课的数量,不要忽视他们的感受和压榨他们的空闲时间,不然一味的固执己见,会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我还是更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社团活动,现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是大家最喜欢的课程。如果能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不仅能拓展技能,还能结识更多校友。”今年读四年级的邹同学告诉记者。
有关专家 综合考虑理性选择适合孩子的培训课
“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焦虑、抑郁等问题,无法享受到童年的乐趣。同时,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由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社交和探索自己的兴趣,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黄琼副教授认为,如果孩子只是盲目被动地接受校外培训,而没有自我学习和探索的动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更多困难。
那么,该如何选择校外培训机构?黄琼建议: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应孩子学习方式的培训机构,有的孩子善于通过听觉来获得知识,有的则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选择证照齐全、规范经营的培训机构,考察教师资格、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也可以了解其他家长的评价;家长还要考虑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也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和社交。
“校外培训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技能,家长应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焦虑,相信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路径。”黄琼表示。
教育部门 已建成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
“五一”期间,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联合文旅、体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开展雷霆行动,深入各培训机构开展明察暗访、突击检查,严查违规校外培训。
我市各相关部门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市教育部门建立了预收费监管制度、培训材料备案审查制度、培训项目鉴别制度,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开展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整治“回头看”、变相违规组织学科类校外培训专项整治、涉境外课程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校外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专项整治、预收费监管专项整治、数据稽核专项行动“六大行动”,扎实推动我市校外培训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校外培训风险隐患。
“我们倡导家校协同,鼓励孩子们在校内完成学科类学习。家长在选择非学科校外培训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机构。多增加陪伴时间,适时安排户外活动,加强亲子交流。”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大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校外培训观念正逐步转变。从4月开始,还加快推广使用教育部官方“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购课、退费等,以有效保障合法权益。
该负责人提醒,须警惕一些培训机构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为此,要选择正规机构或平台。学生家长可通过手机应用商店或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安装“校外培训机构家长端”APP。若通过该APP完成培训缴费,将自动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明晰双方权利义务,明确退费办法。缴费后请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此外,据了解,根据有关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向学生家长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且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我市已初步建立非学科类分类管理机制,推动职责“应明尽明”。由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市级“双减”工作专班协调机制作用,横向统筹协调科技、文旅、体育等业务主管部门,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平台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打破堵点,实现国家平台“应入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