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云雀的歌唱

——读曹富欣诗集《生命的浪花》


□ 梁德荣

我是在屋外滴哒的雨声中阅读这部诗集的。一夜细雨,给南方带来了清爽的春意。早上醒来,屋外雀鸟啁啾,花草茂盛。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温暖而舒适。那些干净质朴的文字,仿佛让我又一次见到故人,种种过往的回忆油然而生,令人倍感亲切。

曹富欣是我中学时代的挚友,不仅多年同桌,而且一样地痴迷着文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山区学校里,我们疯狂地啃着能够搜罗到手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小说。还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贴到教室外墙上,连校长也常来阅读。作文被班主任在讲台上朗诵,那是经常的事情。偶尔有习作被县文化馆编印的文学小报采用,必定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我们站在当时还贫穷的土地上,头顶上的阳光无边无际地晴朗着。我和富欣的眸子里燃烧着理想之火。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世上没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客家山区长大的孩子,大多对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梦想。桃溪中学毕业后,我体检合格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从军之路,在南京军区空军部队当了一名歼击机机械师。而富欣则继续在校园里努力,考上了师专学校。可以说,两个农村长大的苦孩子,都实现了内心的梦想。

我在部队一呆就是18年。辗转于江西、福建的机场部队,其间,还去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进修了一段时间。再后来,转业到广东工作。

富欣从龙岩师专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成了一名受学生和家长尊敬的中学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了。

几十年的光阴倏忽而过,转眼间,昔日的青葱少年,都成了中年大叔。现实的压力谁都有,只是有的轻些有的重些。在磨盘一样沉重,而又庸碌平常的生活面前,内心的坚韧和期许显得尤其珍贵。心里有一片干净草地的人,是可以把平常庸碌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至少比一般人明亮得多。

小时候的爱好,是很难被消磨灭掉的。对于个人而言,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持自己儿时的热爱。只要有机会,就会让一个人沉迷进去,一辈子都不愿意解脱。让人欣慰的是,富欣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一直都在。他对缪斯女神那种特别的喜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半生都在家乡的学校埋头耕耘,却又在追求云端里的诗神的踪迹,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从军后很少回家乡,也很少看到富欣。但在断续的时光流转中,我还是读到了一些富欣的诗文。从而也知道他也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我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写信寄给我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父亲的眼镜底下/奔跑着我的童年”,这句诗意味盎然,耐人咀嚼。所以,我要说富欣是有诗人潜质的。能写出这么有味道的诗句,只要努力,肯定会有一番作为。

《生命的浪花》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显然凝聚了富欣很多心血,也是他坚守文学的一大收获。

诗人对天地万物有天生的敏感。“自将你搬上围墙/我们便忘了你的存在/而你一次又一次绽放的姿态/鲜活在人们的惊叹里”,作为一个从小在乡镇长大的家乡的诗人,富欣没有被日常事物所湮没,还能在庸碌生活中,保持敏感的心灵,记录故乡司空见惯的风物,这不容易。“一年中大多数时候/你像冬眠的蛇蛰伏/人们很容易将你轻忽/可是你似乎听到了秋天的召唤/在某一个不经意间/你让墙头充盈着生机/你擦亮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赋予了沉默以崭新的意义/你让阳光为你唱歌/你让主人心生怜爱……”这首《墙上的花》,写的就是身边的东西,它在家乡的土地上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张眼就到见到。这样熟识的事物,当然是受人喜爱的美好至极的精灵。墙上的花与诗人内心一拍即合,读者也同样感受到对故土的那种深情。这种对日常事物的诗性发现和表达,是一个合格诗人所应该具备的。

富欣是一个爱家的人,几十年来,他少有离开家乡的机会。他的诗大多描述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世间风物,尽可成诗。“你是一位久居深闺的处子/只有少数人/缘一睹你的芳容/却自此占据了他们的心空/你是初出茅庐的小伙/你指挥着/千万架钢琴同时演奏/震撼了大山/你是久经沙场的悍将/你的排山倒海的气势/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站在你的脚下仰望着你/一匹白练横空垂下,绵绵不绝/声音如雷鸣,如鼓点/飞珠溅玉/打湿了我的镜片,衣服/更使我的心湿了一大片……”这首《礤头瀑》,写的是武平中赤镇上赤村的一处奇景飞瀑,无论是“处子”“指挥家”,还是“悍将”的形容,都恰到好处地写出了瀑布的宏伟气势。而“使我的心湿了一大片”,也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情怀,加深了诗意。人生,有时候也应有瀑布般壮阔的冲动和气势,奔向理想的势头一去不回头。

将日常事物化作诗句,是需要诗性的才华的。在富欣的诗集中,会读到不少情景交融,充满诗意的作品。如《重走挡风岭》《思念》《七里村》《圩天》等等,闽西客家人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都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个人的回忆、思念、情感、沉思,与具体的物象相结合,就会产生很好的诗意的效果。意象间的转换和磨合,无疑是提供诗性经验的重要方向。富欣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

富欣真正静下心写诗,应该是这几年的事情。操作精灵般的诗句,有时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他认认真真地写了不少诗,常常把自己刚创作的诗歌发给我看。富欣是我的故交,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对他诗的缺点,我自然也会不客气地指出来。如有的诗,写得过于老实,缺乏诗意的提炼,语言老旧的问题也常常存在。要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诗意的转化能力,意象的选择,陌生化语言的自觉应用,都是绕不过去的坎。我想,写诗不可能一蹴而就,诗艺的提高也是要有时间的。假以时日,富欣的诗一定会写得越来越好。中年以后的诗,也可以像故乡的云雀一般,在高天上唱出动人的歌声。而带着诗意飞翔,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