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玉宝


图为红厝书院。

□ 陈健

听闻远离龙岩城38公里、海拔900多公尺、处万山之中的新罗区岩山镇玉宝村,林翠水秀、环境幽静、古朴端庄、不染纤尘,有“世外桃源”之誉。

玉宝村处于高山盆地北侧,虽为严冬,依然生机盎然,在暖阳照耀下,大地山野,清新明朗,像被洗过一般。群山千姿百态,有的似骏马跃跃欲腾,有的像壮牛稳稳静卧,雄踞村之西南的红尖山,伟岸挺拔,顶天立地。眺望西北山头,岚气缭绕,若龙吞云吐雾,山峦展颜,蔚为壮观;东南山腰,几棵枫树像火点缀于绿林山体,颇有“万绿深处一点红”之山趣;村落后山,竹坞林涛,梯田层层,流水如练。这景致不正是人们常言的“青山绿水”吗?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由于龙岩县玉宝村与漳平县龙车村相邻,得地理之便,玉宝村成为红八团在岩南漳地区的游击活动区域。村里的吉星堂成为当年红八团领导的驻地,邱金声、伍洪祥、魏金水都在这里活动,声东击西,伏击敌人。

村落之中,一座座古厝粉墙红瓦,燕脊飞扬,五行山墙,古朴雅致。当地人董先生一边陪着我们走,一边介绍:“目前全村还有古厝宅16座,其飞翘的屋脊,五行山墙的装饰,极具闽南特色。”继而又道:“所谓五行山墙,是指每座厝第均以其坐向风水为依据,选用金、木、水、火、土五种样式中之一进行装饰山墙,以祈求居所平安、兴旺发达。”清幽整洁的环境,古老雅致的宅第,仿佛是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站立吉星堂前,看到了耸立于池塘中风姿卓著的两根石桅杆。竖立石桅杆,是古代的人们取得功名、荣誉、权势、地位的象征,一个地方(或家族)竖立的石桅杆越多,表明兹地出的人才就越众,也就越显得斯处的尊贵和荣耀。除此之外,竖石桅杆还能起到激励后人、让人效仿学习之目的。董先生言:“我们村小只有三五百人,可十分注重人才培养,通过读书取得功名而竖起的石桅杆多达23根。可惜大部分已经损毁,只剩下眼前的两根。”听了董先生的话语,我回道:“古时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生活艰苦,还能让孩童接受读书教育,真是难能可贵。”“是的,我们村里还保存着一所十分完整的为孩童启蒙教育的古书院。”董先生说着,引领大家去参观。

“那座古厝就是我们当地人所称的红厝书院,它建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260多年。”随董先生所指方向看去,预计400多平方米大小的书院,粉墙红瓦,屋脊起翘,燕尾造型,典型的五行山墙建造模式,装饰虽不绚丽,但其门棂、斗拱均精雕细琢且富于变化。我快步走到厝前,只见大门左右两侧的壁画非常醒目:左边的画面绘有翎毛、书籍、毛笔、剑等物,象征着文武兼修;右图由笔、书、茶具、蒲扇、菠萝等物构成,显得悠闲自在。两幅壁画之中还分别有“草房仍着薜萝遮,地坳林深独一家。只道春风吹不到,门前依旧有梅花”“绮罗风里载春来,何处画船晴雨外。杨柳阴阴护绿苔,石门斜带晚山开”的题诗,门柱及画的两边还书有“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谋深最在诗书礼,积庆无非孝第慈”“诗书世业实堪侍,孝友家风真可爱”等联对。跨入大门,东西两厢房的门框上题有“仁义堂中无限乐,芝兰室内有余香”的对联。上厅应该就是古时孩童读书习字的场所,其后侧壁橱上端书着“玉树”“琼林”楷书,寄寓莘莘学子通过用心学习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材。

玉宝,其有美丽、美好的寓意。面对玉宝村青山绿水般的“世外桃源”、质朴的历史风物和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我的内心让灵慧的赋性填充。这里所蕴含的缠绵美质和古老情怀的美丽,实在是我非叙述所能表呈的。然而,随着这里对原生态阔叶树林、清碧溪流、大小瀑布等的开发,千亩桃园的建设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玉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这些应该就是玉宝“美丽、美好”寓意的现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