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为铸就人民军队军魂所作的历史贡献


□游宝富

2017年8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然而,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要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改造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难题。朱德从南昌起义开始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坚定信心,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载体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我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南下潮汕后,部队遭遇严重挫折。面对这种危急局势,朱德于1927年10月7日在饶平的茂芝召开干部会议,就如何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朱德在会上坚定地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但“八一”起义这面旗帜绝对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必须走下去。会议最后决定:部队隐蔽绕道闽南向群众基础较好而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湘赣边农村地区去寻找“立足点”。朱德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后为稳定军心、保留革命火种起了重大作用。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和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坚持党的领导,开展“赣南三整”,开始了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早期探索

南昌起义军余部大部分来源于叶挺独立团,但当时这支部队只是在上层领导机关和军官中有少数党员。在士兵中,除了少数连队外,一般连队还没有党团员,党的组织机构也很不健全,因此,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如何加强党对这支濒临溃散的部队的领导,使革命的火种得以保持下来,是朱德当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为此,朱德率领部队先后开展了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赣南三整使部队加强了内部团结,力量得到了恢复,素质得到了提高。朱德领导的“赣南三整”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在军内实行民主制度等方面作出的可贵探索,为古田会议最终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如何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三、坚持人民军队建军宗旨,发动湘南暴动,开始了对军队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探索

朱德认为,要建设人民的军队,就必须反对只管打仗、不问其他的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单纯游击、不要根据地建设、走州过府的流寇思想,反对只顾自身壮大、不管地方武装发展的本位观念。因此在湘南暴动中始终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迅速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并在工农武装基础上扩建了工农革命军。促进了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结合,形成了正规军、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体制。湘南地区崛起的这支新型的革命武装力量,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朱德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情况下,率部退向农村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求得发展,转败为胜的成功探索。

四、正确开展党内思想争论,坚决维护中央指示和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铸就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

1928年4月朱毛红军会师后成立红四军后,先后成立了红四军军委和前敌委员会,分别以朱德和毛泽东为书记。然而,这个为了红四军顺利发展做出的决策,却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一直到古田会议才得以最终解决。这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朱德和毛泽东在争论中都提出了正确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在党对军队的领导方式等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后来,朱德认真审视自己的行动和理论,找到了自己同毛泽东、周恩来的思想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毛泽东坚持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他自己提出的“建设新生命的党”主张的结合。表示赞同中央指示,坚决同毛泽东、陈毅一起,共同承担起对红四军的整顿。1929年12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统一了红四军思想,铸就了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纵观古田会议前朱德的战斗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但朱德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为红军找到了一条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为人民军队的军魂的诞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

(作者系古田会议纪念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