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石窗


图为客家石窗。

□ 周继章 文/图

位于上杭县庐丰乡黄坊村的盛侯围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靛蓝大户赖盛侯所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临溪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客家方型围屋,这里每间房都有石窗,石窗雕刻着精美的双喜图案。

石窗又叫石花窗、漏窗、石窗格、雕花窗等。古代匠人雕琢石窗,首先遵循了实用主义的美学原则,进而求精求熟,在有限的空间里,着力发挥将圆雕、半圆雕,以及浮雕中的高浮雕、中浮雕、透雕相结合,既有雕塑的立体感,同时兼具绘画的平面表现形式,客家石窗则集实用与美观于一身,体现了在透雕技艺上的突破。石窗在形式上大多数为正方、长方、横方、圆形等。纹饰有文字纹饰、吉祥纹饰、花卉纹饰和其他纹饰,主要用于建筑的外围前壁、后壁、侧面和山墙上作为窗户的花栏。

客家人认为,“气不能太盛,也不能太漏,宜有藏有露”。作为客家民居建筑之眼,客家石窗的设计,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每一个石窗,都是一幅主体的画面,一个寓意深厚的故事。

客家石窗以长方形为最多,还有方形、圆形、拱形等。图案变化多样,有纯几何纹样组成的图案,有吉字符组成的图案,有自然纹样组成的图案,也有各种纹样相结合的图案,或朴实大方,或精致华美。其中最常见的是几何纹样图案,主要用横、直、斜、曲的线条构成,有着复杂的变化。较常见的有直条纹、横条纹、格纹、点线纹、圆圈纹、水波纹、回纹等。石条直棂窗是最简单的客家石窗,多建于普通客家民居中,直棂窗形式古老,因其实用,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千百年来在民间沿用不绝,在客家民居较为多见。此外吉祥字图案在客家石窗中也相当普遍,主要有“吉祥”“福”“禄”“寿”“喜”等。

客家石窗寓意图案也很多。如蝙蝠,其形象并不讨人喜欢,却在各种装饰中被广泛使用,借“蝠”与“福”谐音。而鱼则与“余”谐音,富足有余,人人所欲也。鹿与“禄”谐音,寓意“禄”位,瓶与“平”谐音,寓意平安。客家石窗图案极讲究艺术的对比与组合,大小、高低、疏密、虚实、动静、对称、呼应等,被匠人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客家石窗是实用的,更是美的、艺术的。这美和艺术,不但是古时工匠精湛技艺的体现,更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凝聚着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