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天气晴好的深秋,踩着金黄的落叶,记者走进圆明园西北部的澹泊宁静景区。景区有一片区域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外面挂着的告示牌和介绍图板提示游客,这里是一处考古工地,正在发掘“田字房”遗址和皇家稻田遗址。
自今年9月30日起,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重点发掘了“田字房”中的6间房址及西南角的天井,考古人员通过发掘厘清主建筑“田字房”的布局、形制及工程做法,进一步确认皇家稻田遗址的规制及分布范围。
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田字房”外东西北侧均有稻田环绕,印证了乾隆皇帝曾在此发出“嘉禾生香蔼闻于室”的感慨。史料记载,清朝皇帝会来这块“皇家稻田”里亲耕,体验农事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观察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这块稻田种植的是京西稻的“祖先”。京西稻又称“御稻”,当年由康熙皇帝亲自培育,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峰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本次考古工作探明皇家稻田南北两侧存在田埂,宽度约为12~13米左右,南侧田埂为人工修建,且有两次修建的痕迹,北侧田埂则利用了自然的土坡。目前,考古人员正在遗址中取样,以便后期进行浮选等植物考古研究。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考古负责人张中华介绍,澹泊宁静遗址全程向游客开放。他希望等考古发掘结束后在稻田遗址恢复种植水稻,让遗址“活起来”。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