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第四纵队在新泉诞生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旧址。 宋客 摄

□ 邓宇河

1929年6月初,红四军第二次攻克龙岩城后,转战上杭。根据革命形势需要,6月9日,毛泽东等红四军领导人在上杭旧县召开前委会议,研究决定“将闽西长汀、永定、龙岩、上杭四县的地方武装升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

6月中旬,红四军第二次进驻连城新泉后,朱德在新泉背头山宣布红四军前委的决定,正式成立红四军第四纵队,傅柏翠任司令员,李力一任党代表,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任参谋长。第四纵队共编第7、第8两个支队,第7支队由闽西红五十九团、连南十三乡暴动武装、长汀赤卫队、永定游击队以及一部分被收编改造的土匪合编而成,支队长陈紫峰,党代表丰小牛;第8支队由永定溪南、湖雷工农武装,龙岩白土工农武装和上杭东五区农民武装合编而成,支队长卢肇西,党代表赖连璋。同时,把闽西其他地方武装充实到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

第四纵队的成立使红四军的规模和战斗力得到较大提升。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打龙岩城,第四纵队和第一纵队负责主攻南门。战斗中,两个纵队顺利按计划突破南门后,会同第二纵队向东推进,全歼陈国辉部2000多人。

三打龙岩城后,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均增加了一个支队,第四纵队仍为2个支队编制,番号改为第10、第11支队,司令员因傅柏翠未到职,改由胡少海担任,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也作了调整,分别由张鼎丞、卢肇西、龙云松担任。1929年8月,第四纵队新增第12支队,由长汀县赤卫大队和涂坊、南阳、新桥、古城、四都等地赤卫队合编而成,随后还成立1个特务大队、1个辎重队和1个卫生队,整个纵队人数增加到约700人。

古田会议后,第四纵队在朱德的率领下与第一、第三纵队一起转战赣南,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经过了十三个州县,参加了几十万农民群众的斗争,打通了几千里赤色区域,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斗争经验”。1930年6月,第四纵队奉命返回闽西。随后,与留在闽西的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及各县的赤卫团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

红四军第四纵队从农民暴动武装力量成长为正规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立,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使红四军得到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探索出红军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在群众革命运动中,创造地方武装,逐渐上升为主力军。地方武装又编到中央主力去。”古田会议决议强调要“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也可以说是对这一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