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补短板 强弱项 抓提升
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 融媒体记者 施薇 通讯员 翁远新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及本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着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全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调研中发现,我市虽基本实现卫生应急组织框架从平面到立体、应对机制从单一部门到多部门协作、应急处置从被动应战到主动预防的转变,但仍存在应急指挥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需从强弱项、补短板、抓提升入手,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成“体系完整、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显著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在加快推进全市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纵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互联,横向实现与110、119、应急等部门指挥中心突发事件信息互联共享,建立集指挥通信、流调溯源、实验室检测、监测预警、单兵作战、北斗通信、无人机、现场救护、救护车定位及车内画面传输、应急物资调度、院前急救画面传输、应急队伍及应急车辆调度、远程视频会诊、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
在健全完善智能化多渠道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方面,强化科技支撑,突出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疾控机构、海关和医疗卫生机构协同监测和信息共享,完善监测哨点布局,构建覆盖口岸、客运场站、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门诊、药店等重点部位的监测哨点布局。
在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方面,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包括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建设、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健全医防协同联动发展机制等;提升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着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等。
在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水平方面,一方面,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包括改革公共卫生人才准入和使用机制、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引进机制和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制度及基地、支持医疗机构聘任公共卫生专家、探索开展公共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等。另一方面,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紧紧抓住上级部门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相关政策,策划一批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且建立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全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物流配送机制以及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