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我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3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家,编制人数11770人,在职职工17824人,编制床位12727张。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床位数230张,负压床位数22张,应急扩充床位数740张,除颤仪176台(其中AED41台),呼吸机368台,ECMO3台。

全市传染科医务人员187人(其中医生60人、护士127人)。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施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挂号、收费、药房、候诊区、留观室均独立设置,发热门诊面积6330平方米,隔离病房共19174平方米,留观室共有84间,留观床位共有107张。

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不含妇幼保健院)共有救护车133部(包括负压救护车21部),其中市本级23部(包括负压救护车4部)、县级67部(包括负压救护车17部)、乡镇43部,基本满足日常急救和应对较大及重大级别突发事件的需要。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8家疾控机构、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

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全市13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均实行了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网络报告覆盖率为100%。

市疾控中心异地迁建项目设在北城。届时将从根本上解决市疾控中心办公用房、实验室用房、业务用房不足问题,对实验室检测、职业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等能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均取得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认证检测项目44-316个,A类设备达标率市疾控中心77.2%,县级疾控中心约为60%,B类设备达标率市CDC为70.8%,县级CDC约为15%,县级疾控检测人员平均为6.9人。

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发生突发事件后15分钟内电话首报、2小时内书面报告的制度,确保卫生应急快速响应和迅速处置。

逐步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体系

健全完善联勤联动机制,与应急、公安、教育、市场监督管理、消防、军队等部门联勤联动,不断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共享互通、共同应对协调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2015年和2016年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690万元,每年45万元队伍运行维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采购了麻醉机、除颤仪、呼吸机、便携式B超、急救背囊等361件急救设备,购置了7部应急车辆、2部卫星电话、9顶帐篷、野外餐厨设备等87件生活保障装备,基本达到3天2夜野外自我保障并快速抵达现场开展卫生应急处置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项目列入2021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5200万元,主要装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乡镇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等应急队伍,达到快速抵达现场并持续开展8小时现场处置的能力,全市区域内半小时急救圈基本形成。

切实推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全市组建了紧急医学救援(包括突发事件中医救援、乡镇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核和辐射卫生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灾后卫生防疫等6类45支近500人的卫生应急队伍,并对应急队伍进行装备建设和培训演练。

同时,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构不断健全完善,人员配备不断加强,构筑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公共卫生应急机构体系。截至本月,全市核定各类公共卫生应急行政、事业编制名额共计13566名,实有在编人员共计10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