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福山居庐”万应茶厂——

在传承中坚守 在坚守中前行


晾晒中的万应茶

□ 通讯员 吕洪荣 文/图

木质的长条形模具,上有7个刻字圆形凹槽,经过多年的重复使用,凹槽内已浸润了中药的颜色。而将晾晒发酵好的中药粉末倒入凹槽制作模具内,经填满、压实、敲打,7块万应茶饼便做成了。这是笔者8月22日在永定区陈东乡陈东村卢盛提家里看到的景象。

今年77岁的卢盛提是永定“福山居庐”万应茶第六代传承人。从小到大,祖遗的万应茶制作技艺就深深地印刻在卢盛提脑海中。尽管为了生计,他曾挖过煤,维修过汽车,但他说:“我一辈子最想做的事还是制作万应茶饼。”

据卢盛提介绍,万应茶具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的功效。对因胃肠积热引起的腹痛、腹泻、痞满、便秘和中暑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以及水土不服、晕车、晕船、伤风感冒等症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产品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2008年6月,永定万应茶被国务院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12月,被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何在传承中坚守,卢盛提思索了很久。他认为,只有牢固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才能推动永定万应茶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为此,他把祖宅名号“福山居庐”作为万应茶饼商标,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万应茶产品体系做专做精做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药力;制作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在制作手工万应茶饼的工序中,无论是配比、切段、蒸气灭菌、浸泡、粉碎,卢盛提对每道工序都保持着严谨的工艺流程,尤其注重在提升药饼品质上下功夫。

2004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的卢伍岳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潜心钻研中医,跟随父亲卢盛提学习万应茶制作工艺,并成为永定万应茶第七代传承人。2020年7月,卢伍岳在父辈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成立福建福山居庐茶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万应茶技术开发、中草药种植、茶叶制品生产深加工。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面临着竞争,承受着压力,哪怕是曾经广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也难免会受到大众的冷落。对此,卢伍岳独辟蹊径,在传承祖遗万应茶饼制作技艺的同时,成立永定万应茶非遗传承讲习所。以专家讲座、情景展示、现场制作等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让万应茶非遗元素融入中小学生活体验。他认为,永定万应茶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主动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探寻非遗传播、推广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科学保护、公益展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平台,才能真正让祖传的万应茶饼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并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