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勤奋 追求卓越

——国画大师宋展生先生印象


《清风明月》(国画)。 宋展生 作

□ 黄鲤忠

功成名就的宋展生,我与他交往30余载,对他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真诚、勤奋和追求卓越。

我1985年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工作,次年参加省讲师团赴上杭县开展支教工作,曾在县教育局的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兼任《文学概论》等课程。我第一次上课前,看到墙报上有篇《小雨中的回忆》,就在课堂上进行了点评。一会儿有个学员脸带汗珠手提相机跑进教室,他时而做笔记,时而拍照。课后,学员告诉我,他叫宋展生,点评墙报上的文章就是他写的。之后,我们自然就有了交往。我第一次到他家里,他在纸扇上十分娴熟地画了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再加几笔云朵,仙气飘飘,灵动鲜活,题款“青天一鹤见精神”。他诚恳地说,“见到你我很高兴,这个送你。现在夏天,可以扇扇解热,也可以指导一下我的画画。”之后,我也了解到他和福建师范大学有着不解之缘。

我结束支教工作回榕,他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福建师大美术系,这样,我们有了更多的联系。我曾陪同宋展生拜访师大副校长黄寿祺老先生。黄老谈及宋展生父亲在福建师大的遭遇百感交集,老泪纵横。

珍惜友情、乐于助人是宋展生之本色,他为人坦诚、随和,对不同观点毫无芥蒂,兼容并包。对晚辈更是充满爱心,呵护有加。宋展生说祖父经常告诉他“乞丐也有三年运”,也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大家相互学习、彼此帮助,才能共同进步和提升。

记得十多年前,杨健民先生在《福建文学》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宋》的文章。文中说到,为了帮助朋友,宋展生骑着自行车跑遍福州的大街小巷。宋展生也十分尊师,师长们的画展,他不遗余力地著文鼓吹,像举办花鸟画家林金定先生的遗作展,他写了见解精辟、情感真挚的序言。

宋展生自己也时常有“高光”的时刻,他晋京画展,国家领导人出席;他在省城求学,家乡县委书记、文化局局长联袂前来看望。但他都很低调,不改为人的真诚与质朴。

在纪念父亲宋省予百年诞辰画展上,嘉宾如云,一位省领导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宋展生。”的确,为了宣传弘扬父亲的艺术影响,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宋省予先生为一代宗师,“文革”期间在福建师大英年早逝。宋展生子承父业,竭力弘扬其艺术成就,使父亲蜚声中国现当代花鸟画坛,时任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等理论家评价宋省予先生的作品“比之同时代北京上海名家,毫无逊色,允称大家气象”。

今年春,在宋展生及弟妹的全力支持下,他们把父亲宋省予的书画作品30件、宋省予学生书画作品20件、宋省予使用过的部分其他藏品和文献资料,还有宋展生的书画作品20件捐献给家乡开设了宋省予美术馆。宋省予美术馆的顺利落成,为福建画坛盛事,大师们的精品力作得以永久保存与展示。

“勤学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出灵”。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勤奋,抑或是极其的勤奋。宋展生勤奋的背后还是勤奋。无论在艰苦的知青生活、枯燥的工厂劳作,还是在学校求学深造、在画院专业创作,他在艺术的大海里,都不悔此道、奋力遨游、毫无懈怠。他的工作室宾客盈门,他时而与客人喝茶聊天,时而挥毫泼墨,他从容有余,客人们也习以为常。

宋展生告诉我,他要“为历史创作”,为未来留下精品。的确,为时代和人民讴歌,是他作品的主题。而对历史和后人负责、与时携行、追求卓越,则是其创作的态度和方向。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他惜时如金、勤耕不辍。高产而又高质,离不开的就是严谨。知名画家谢从容曾说:“他从不把自娱当作绘画的目的,而是始终把绘画当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神圣义务,因而,其花鸟画创作洋溢着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和不竭的生命力。”他的作品作为国礼送总统、送外宾,抑或是送朋友、送百姓,他都画得十分认真投入。我所认识的朋友,凡提及宋展生的为人和作品,皆异口同声,莫不称颂。

宋展生也可以说生活在一个不幸又极其有幸的时代和家庭。他家学渊远,家风纯朴。他年少经历了社会动荡,之后又恭逢盛世。他向前人学习,也向生活学习,孜孜以求、物我两忘。

我有幸通读了《半醒子文稿》的所有文章,感到非常亲切,也深受鼓励。宋展生撰写的文章古文功底深厚、行云流水。几篇师友写他的稿件,情真意切、历久弥新。我很有同感,非常赞同他们对其的评价。衷心祝贺《半醒子文稿》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好书,善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