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厚重的红色
□ 丘仰文
近日,有幸参加上杭县《忠诚铸军魂》一书的发布仪式。作为本书的创作者之一分子,第一眼看到摆放在桌上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感到非常亲切。这是一部厚重的书,既有60多位革命先烈的事迹,又用表格的形式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上杭县5938名被评定为革命烈士的简要情况。本书凝聚了挂职领导干部上杭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黄挺拔为编写此书付出的心血和深厚的老区情怀,以及全体编创人员付出的辛劳。几易其稿,字斟句酌,终于在这个风和日丽、万木葱茏的初夏时节呈现在人们面前。
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红色是其最亮丽的底色,通过参与撰写革命先烈的事迹,又一次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知道书中还有太多太多我们先前不知道或者说是了解不全面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其中就有我的四叔公丘朝升。还小的时候,每年春节前家里都会收到乡政府送来的“光荣之家”的横幅和年画,出于好奇,我曾问父亲,父亲说,家里的四叔公是革命烈士,曾是朱德部队的一名文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过教书先生,后因“肃社党”被错杀,所以我们是烈属。后来,我想详细了解四叔公的革命事迹,付诸文字,然而父亲知道的也仅此而已。四叔公无后,按农村风俗,把父亲过继给他,因此我们便成了光荣的革命烈士的后人,流淌着红色的血脉。几年前,我在县党史办找到了四叔公的资料,烈士名册上也只有“丘朝升,红军第四军四纵队一大队文书,1931年因误为社会民主党而被杀害于上杭古田,1955年2月被追认为烈士”,区区几十字定格了年仅34岁的生命历程,却使我们对先辈更加崇敬,也有一些遗憾。类似四叔公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据介绍,上杭县的革命烈士中,留下史料的只有300人,这些革命先烈很多刚过而立之年便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为后人,我们知道得这么少,有的生卒年不详;有的在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事迹不详;有的不知遗骸在何处,以至清明时节无处祭奠;有的连照片都没有,上杭县还组织了画家为每位英烈画像,想想,真是愧对先人。
我的老家,一个人口仅千人的小村子,也有23名革命烈士,其中有上杭早期中共党员、黄埔军校四期学生,牺牲时为杭武赤卫团团长的丘棣华,1960年代曾担任上杭县副县长的丘洪辉等。青山绿水间,原来红色也如此厚重。
《忠诚铸军魂》一书的封面上印着“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字样,这本书把5900多名的革命先烈的姓名、简历和简要的事迹记录了下来,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从此名垂青史,不会有再因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之虞。
反复地翻阅这本书,一个个先烈的光辉形象呈现在眼前,他们在参加革命前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有一介书生、有外出打工者、有学徒工,他们大多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不管是穷苦农民,还是富家子弟,因为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影响,为了中国社会进步和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直至英勇牺牲。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因为我们生活在厚重的红色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