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防汛“关键人” 亟待历练强本领
□林矩鸿
日前,笔者到某县办事,该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主任说,当地在应对刚过去的强对流天气中,城区5个地方发生内涝,新上任的县领导分身乏术、顾此失彼;在某镇,坐镇指挥的镇人大主席无法调度避灾点物资和抢险人员,一些干部不知道启动预案后的任务;应急管理部门要运载大型抽水泵到内涝点,联系3家单位才找到运输车辆,而抽水泵送到现场后却没人会启动…… 在防汛备汛关键时刻,还存在如此多的短板和漏洞,不禁引人深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各地都进入防汛期,上述种种问题,固然与当地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防汛备汛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安全弦松松垮垮、责任落实虚化弱化等有关。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该县新上任的县长属于防汛“新手”,在应对汛情时难免出现手忙脚乱、应对不力等情况。
这恐怕并非个例。当前,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都是新上任的,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防汛经验不足,在应对汛情时“晕头转向”的情况。加之疫情影响,一些领导干部上任后将主要精力放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方面,对还未到来的汛情、还未发生的灾害产生麻痹大意思想,既没有及时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忽视长远的防汛体制机制建设,从一开始就“失守”。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作为防汛“关键人”,对防汛成效影响重大。尽快补齐其在防汛方面的短板,防止出现“认不清、想不到、干不了”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对地方新上任领导干部要开展防汛专题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其防汛本领,做到未雨绸缪、临危不乱。
当然,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也需积极主动掌握防汛常识,提高风险感知、风险研判和事故预防能力。要尽快到基层调研,了解基层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想方设法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将防汛备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要在防汛工作中身先士卒,到一线去巡查,将责任压到位,多思考、多磨炼、多总结,力争从防汛“新手”变为防汛“尖兵”,有力有序应对汛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