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大洋地村:

生态党建引领山村“土”变“洋”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张柏光 林银

整洁宽敞的水泥路,沿河都砌起石栏杆,绿水青山下的公园古木参天,凉亭与党建标识相辉映……16日,记者走进连城县姑田镇大洋地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

“大洋地从‘土’变‘洋’了,这是生态党建引领带来的变化。”镇党委书记罗家健感慨地说。

大洋地村是姑田镇5个内山村之一,离集镇15公里,曾经是个“山上无资源、地上无特产、地下无矿藏”的“三无村”。据资料记载,2004年村财收入为赤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900元,是个典型的空壳村、贫穷村。“洋地不洋,村穷民贫。”这是连城县群众评价大洋地村的“八字诀”。

“振兴路上一个不能少”。姑田镇党委经过调研后作出了“生态党建、引领嬗变”的策略,以大洋地村现有土地、森林为基础,通过“党建+N”的模式,因地制宜打造洋地村生态特色品牌。

大洋地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特点温湿,适合发展农特产品。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形式,带领群众唱“农”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种植20多亩烟叶的村民巫财生介绍,烟叶收成后种上地瓜,“烟薯轮作”不仅能改良土壤,收入还能增加一倍多。在大洋地村,成规模种植特色产品的农户已经不少。

大洋地村有林地面积26446亩,如何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实现村强民富的振兴路子,积极与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对接合作,实施“支部+林场”共建模式,由村里提供土地、森林资源,邱家山国有林场进行项目投资,共建“森林公园大洋地景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人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水体景观及“三农”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以“村企共建”的模式,种植仿野生紫灵芝4亩,亩产可收入四万元。

生态党建有威力,乡村治理有活力。村党支部还通过开展“干部联村、两委连片、党员联户”活动,拆除空心房、旱厕近5万平方米。全面整治沿路乱搭盖问题,实施“竹篱笆”工程1200余米,实现村庄环境井然有序。“我村设法筹资200余万元建设森林公园‘百花园’‘百树园’和停车场等项目,通过项目拉动,每年可解决劳动力200余人次,加上带动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人家餐饮业,村民可增收14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巫金明告诉记者。

2021年,该村村财收入突破了52.3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是2004年的3.5倍多。大洋地村由“穷”变“富”,由“土”变“洋”,闯出了一条生态党建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