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有书
□邱桥荣
我读书看报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我查阅族谱,没有看到祖辈中出过什么读书人。几百年来,他们一辈一辈的在那个叫“门山岽”的小山村里,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认识几个字。由此,在我这一辈,不存在有耕读传家之说。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门山岽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活条件艰苦,基本看不到报刊,唯有书本。在小学、初中时代,我们课余时间不是帮忙干农活、家务,就是到山野间嬉戏。许是自己上课专心之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居然也能从农村初中中脱颖而出考上县城一中高中。
一中徐徐开启了我的读书之窗。面对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籍,阅览室各色各样的报纸杂志,我的心中立即产生“一头扎进去不再出来”的念头,真有点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感觉。在那个一切奔着高考的年代,课业为重,但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书报刊依然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前往阅读。每每徜徉于书报的字里行间,便有一种忘我的感觉,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课本之外的世界无边无垠,读书的乐趣不言而喻。高考那年,我毫不犹豫地填报图书馆专业,并如愿以偿地被大学录取。进入大学,没有应试的压力,图书馆有着海量的图书,我又是图书馆专业的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于是尽情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我走出了原本要日日相随的图书馆,改行了。更没想到的是,参加工作没几年,我在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中成为一名现役军人,穿上了绿军装。不变的是,喜爱读书看报的情怀一直在延续。《解放军报》《人民前线》《东海民兵》等报纸杂志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书报读得多了,就会有写作的冲动。也因着工作的需要,我开始撰写新闻稿件。尽管起初的5个多月时间里,我采写的30多篇稿件发出后石沉大海。正当我灰心之际,市级报纸同一天刊登了我的两篇稿件,让我信心大增。每每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军内外报刊上变成散发出墨香味儿的铅字时,幸福感便会在胸腔里撞击弥漫。因为新闻报道成绩突出,我被调入军分区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挑灯夜战成常态,读书看报不停歇。
2016年,我在军改的大潮中转业。《中国自然资源报》《大地文学》《福建日报》《闽西日报》等报刊进入我的读书生活,深受启迪。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触动着我的心灵,拨动了我的神经,心绪不由自主地在笔端流出,开启了我的自然文学之梦,顺利加入了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成长有书。读书让我走出了贫穷的山村,让我体会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充实、进步的喜悦。如今,我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淡泊了名利,唯爱读书陶冶情操,在字里行间“打坐悟道”,享受心灵洗礼,放松心情,体会“清风自来”、“天高地阔”的意境。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读书,我当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