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红豆杉的王与后

插图/谢瑞蕊
□ 萧春雷
云雾在树林间游移,远近浓淡,绘出一幅幅氤氲的水墨画。走到近处,才看清那些粗壮的大树都是红豆杉,树干笔直,叶细长,枝头长着一粒粒红豆般的小果。同伴念起“红豆生南国”的诗句,还有人问:“那么漂亮的红豆,能吃吗?”
古树,就像古画、古碑或古诗,让人永不厌倦。这是我第二次看望梅花山红豆杉群落。上杭梅花山和将乐龙栖山,也许是福建最著名的两片南方红豆杉群落了,有幸我都曾经寓目,并且愿意一再重访。
梅花山的南方红豆杉,生长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山间,据称多达3000余株,上千年的古树数十株,与甜槠、米槠、拉氏栲、青冈栎、木荷等阔叶树种混生。这次重访,我发现新增了步行栈道,并且挂牌封“王”封“后”,大大方便了游客。
被誉为“红豆杉王”的那株树,上薄云天,有文字介绍:“高近40米,树龄约1700年,需五人合抱才能绕树一圈。树王右半部分被雷劈过,数十年仍未腐……”相距不远的“红豆杉王后”,看上去差不多壮观,但我没找到介绍资料。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杉,是裸子植物门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总称,我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共有红豆杉11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以及变种南方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
红豆杉之所以封“王”称“后”,是因为它们属于雄雌异株。雄株花大,不结果;雌株花小,但能结果。雄雌相依为命。
红豆杉结出的红豆,是不是王维“红豆生南国”提到的“相思豆”呢?众说纷纭,专业人士多持否定态度。一般认为,王维诗咏的“相思豆”,是被子植物门豆科红豆树属红豆树结出的小红果。红豆树又称花梨木、花榈木,材质坚硬,纹理美丽,是极为珍贵的树种。我闽西北老家的水口林就是红豆树。顺便说一下,红豆杉的“红豆”有毒,不宜佩戴,更不可食用。
红豆杉在历史上默默无闻,记载很少。李良松等《红豆杉名实与功用通考》(2011年)说:“红豆杉古称紫杉、赤杉、红豆树、丹桎木等,清代之前尚未见红豆杉之名称。真正将红豆杉由俗名上升到科属之名虽始于民国时期,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被广泛使用。”我觉得,古代的医药学家不大重视这种植物,关于红豆杉的性味和功效,中国庞大的医学典籍居然失载。事实上,在福建民间,红豆树的价值远远高于红豆杉,因为前者是更好的家具用材。
红豆杉的爆红,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肿瘤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从红豆杉的树皮、树根以及枝叶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紫杉醇,具有特殊的抗癌功效,引起全世界轰动。红豆杉身价腾贵,成为万众瞩目的植物,许多地方出现了盗采、盗砍、盗挖的现象。我觉得很愚蠢,就算有了红豆杉,你能在家里提炼紫杉醇吗?
前些年,父亲得了一株红豆杉苗,在老家后院种下。转眼间,父亲过世三年了,那株红豆杉还活着,尖叶苍绿,长高了不少。红豆杉生长缓慢,终究要追上我们的生命,荫庇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