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王伦, 说工匠收徒


□ 黄家焱

我是1995年5月开始从事律师工作的,至今已有26载。我带了许多实习律师,因我历来长期关注刑事辩护,工作时的我,说话言辞犀利,做事不拘小节,所以,有时会让人觉得比较严肃。但是,生活中,我是比较随和幽默的。

我带实习律师有个前提,就是内部要以师徒结对,否则我一律不带。还好,我结对的徒弟有2名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有2名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有2名当选龙岩市政协委员。可以说,我的徒弟都很争气。现在的福建金磊律师事务所很团结,连续十二年蝉联四届龙岩市文明单位称号,本人也获得许多荣誉。

然而,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有徒弟转所后说师傅“剥削他的智力成果”?为什么有徒弟转所后夺走了师傅联系的客户?为什么有徒弟转所或入仕后就与师傅没了联系?

这让我想起《水浒传》里的王伦。从宋江宋公明哥哥,到晁盖晁天王,人们会记得,而梁山开山老大白衣秀士王伦,人们却大都忘记了。

王伦是开山祖师,但他却丧命于林冲之手。由来成功者才会被人记住,被人仰视,王伦被人忘记是情理中的事。王伦丧命之因是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以及无容人之量。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王伦不肯收留林冲,不肯收留晁盖七人,似是心胸狭窄。但我不这样认为。王伦之败在于他收留了“毕业于名校、曾留校任教的知名教授”林冲,林冲是个正人君子,才高八斗、武艺超群。但他做事优柔寡断,知道妻子受辱,也不敢杀高衙内,不敢杀高俅,最让人讶异和愤恨的是,他反而杀了王伦。

记得我在长汀观音庙里,拜访一个百岁老人时,她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她娘家是做炮仗“煎硝”冷却的始祖,但是这个绝活最后失传了。为什么失传呢?原来,这个活计传男不传女,传到她三叔时,三叔收了一个能力很强的徒弟,本希望这徒弟能在他那大展宏图,甚至她三叔还想把“煎硝”绝活传授给徒弟。谁知道,徒弟出师不到半年,就与人合伙开起了作坊,自认为什么都会了,不仅看不起他,还把他给“卖了”,不仅带走了他的一部分客源,还接着挖走他的一些客户。最信任的人竟朝他捅刀子,这个结局是他没想到的。所以,她三叔说,宁愿把这个“卤水点豆腐”般的“核心技术”带进坟墓,也不传授给徒弟,而她三叔又没亲生子嗣,导致绝活失传。至今,她娘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炮仗“煎硝”,但是关键的“煎硝”冷却技术,却千差万别,无一是精髓。

林冲初投梁山时,王伦是这样合计的:“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伦说的算是“知己知彼”,既明白自己兄弟几个有多少斤两,也了解林冲的底细,得出彼强己弱的判断后,无害人之心,有防人之意。王伦有这番想法,说明他做老大的有点基本谋划。

不久晁盖等七人来投。“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自己沉吟,虚应答”,但是分析一下双方的形势,不难知道王伦是怎么想的。王伦本人是不文不武,几个心腹手下也都武艺平常,智计低微,林冲倒是武艺超群,但一来林冲一人未必能胜过他们七个,二则林冲不是王伦的心腹,不能完全信赖。晁盖势力比林冲大得多,形成明显的喧宾夺主之势。而且个个都是心狠手辣之辈。虽然晁盖嘴上说得谦恭:“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但是,江湖上“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王伦岂能不为自己作安全防范?后来王伦说“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之类的客套话打发晁盖七人,说白了就是不想把他们留在身边,怕成为将来的祸害。

谁知,王伦这么做激怒了林冲,联想自己当初的境遇,林冲怒气冲冲,斥责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无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骂完了再“咔嚓”一刀杀了王伦,死在老大的位置上,死在自家兄弟的刀下,走得没人同情惋惜,反有人叫好称快,还留下“心胸狭窄”的骂名,走得何其不值!

如果王伦没有收留林冲,就不会带来生之隐患,水泊梁山也不可能被宋江用于献媚招安。王伦在那世外桃源,或许就能衣食无忧、欢天喜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岂不美哉?因此我赞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团队,他的团队精而勇、诚而义。关羽、张飞、赵子龙,再加诸葛亮,虽然敌不过曹操,战不过孙权,但成就了三国鼎立,威震四野!作为“草根创业团队”,足也!

所以,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工匠带徒弟,还是合作经营,千万不要招聘那些意不诚心不忠之人。即使他是名校的高才生,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事,不忠诚于团队,也不会给团队带来利益。若遇风吹草动,他便见风使舵,或矛尖反转,或与外人内外夹击,致使师傅腹背受敌!当然,也总有师傅是有绝招的,会为了衣钵传承优选个好人才。就像《浪子燕三》里的李云龙,虽聪明绝顶,但是,师傅的衣钵传人却是李云飞。所以,匠人,也要有匠心。工匠精神的传承,首先需要徒弟对师傅、合作人对团队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