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走过四角井

刘小飞 画
□ 余兴辉
在悠长绵远的岁月长河里,四角井犹如山间一条清澈的溪流,在宏大的时光叙事里,遗存连城地方建筑特色的本底,记载着不可再生历史信息的长宽、文化资源的厚重和深远!
四角井街区文化和风扑面历久弥新。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在入选的11个街区中,连城县水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吴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入列。
风声雨声里的吴家巷历史街区,青砖黛瓦的古屋林立,满眼翘角飞檐展示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灰白门楼古雅精致,保持与生俱来的传统风貌和建筑风格;小巷深深,三合土院墙穿越百年沧桑,曲径幽幽,来来往往的人似乎将它踩出了幽暗的光泽,成为连城百年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原连城食品厂在吴家巷与北大街的衔接处。北门影剧院正是不远处引人注目的建筑。在连城一中高中部就读时,经常在这里观看爱国影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吴家巷附近还有一家较为老旧的东门影剧院,也曾在这里观影看戏。由连城木偶剧团表演的《大名府》至今清晰如昨。一众梁山好汉扮成身怀绝技的江湖艺人,逐个精彩亮相,各展身手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提线木偶技法独具连城特色,糅合闽西汉剧唱腔和民间小调,线来线往,木偶吞云吐雾、舞枪弄棒、打斗闹腾,特别是“王乞佬”如此富有喜剧特色人物的融入,言谈幽默、举止有趣,让人忍俊不禁。好的节目广受观众喜爱成为经典。此后,又有多次观看回味这一剧目,留存重新编排的痕迹,在传承创新里就有了新的生命。回顾观看之余,每位观众感受自有不同。连城提线木偶戏历史悠久,《大名府》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目。木偶艺术表演大师徐传华曾受邀赴京,为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上海电影制片厂还将《大名府·过关》一折拍成电影,绝佳的表演蜚声各地。
名山冠豸演绎吴家巷、水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山水画廊,山环水绕,城在景中,景在城旁。街区东侧文川河微风鼓浪,山水呼应、街景交融。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那些承载着城市自身独特人文与历史文化的街巷,历经漫长的岁月,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冷寂沉默,甚至消失无影。让观者感受时光的有限,诉说一种急迫感,若不进行抢救性保护,那与生俱来的华丽,可能消失在人们遗憾的记忆里。
800多年的时光淘漉,难掩吴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夺目的建筑技术光辉,历经客家技术匠人的精雕细琢,雕梁画栋、石刻灰塑,工艺造型,栩栩如生。诸多古街巷古建筑,从宋元明清走来。完美的建筑、清晰的肌理、精湛的技艺,是连城历史沿革、城镇建设、建筑艺术之集大成,集客家文化、儒礼文化、市井文化于一体,五彩缤纷炫人耳目。
吴家巷古建筑,住宅、宗祠、家庙林立,每一栋宏大的院落,大抵由主屋、横屋、辅房、天井、围墙构成,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层次渐美。有典型的多进式、多天井合院式建筑,三门三楼别具一格,门楼采用五楼八字开砖雕灰塑,梁架门窗对称之余、灵活多变,柱上檐下,托座斗拱,上挑斜出,交错从横,强基固体,动感横陈。天然山水、自然风光,一如锦上添花,大有飞天动感跃跃欲试。
徜徉于水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川桥是不可多得的廊桥文化遗存,这里有向过往及在此歇凉的人们提供炒豆、花生及当地的米酒。更多的游人来这里品尝个大肉厚的扁肉。记忆里,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所开的扁肉店食客众多。店中扁肉味足汤美。用的是大骨清汤,烫熟的扁肉在热汤里上下翻滚沉沉浮浮,撒上一把葱花,碧绿相间,让一拨拨的客人为之着迷。
水南街有四街十三巷,小巷众多,悠长深邃。街区不乏传统古建筑,有进有厅、雕梁画栋、气派不凡,如沈氏祖屋、李氏老宅,主建森然,次建有序,屋脊多变,彩绘、灰塑纷呈,大小院落连环往复,不乏大开大创重新改写,让人感叹那不变的客家人喜欢群居,又自成一家充溢庞大家国情怀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