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惠民生

——永定区政法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小记


□ 通讯员 刘永良

“滴滴……”最近,龙岩市公安局永定分局110指挥中心报警服务台的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的报警人焦急地告诉接警员,她朋友70多岁的母亲和女儿到城郊镇兰地村山场采蘑菇迷路了,在山中走了近4个小时,中午也没吃饭,身体已出现透支,希望民警帮忙救援。

“民有呼,我必应。”凤城派出所接到指令后,组织民警、辅警、当地村民和永定蓝天救援队的救援人员组成的现场搜救队火速赶往事发地,有序向深山进发搜救,在连续寻找了4个多小时后,终于将迷山人员许某母女平安解救返回。

这是永定区政法队伍用一件件暖心事生动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事例。

从民生民事中,解决群众难点

永定区政法队伍以教育整顿为契机,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最大追求,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困难、涉及群众小利益的事做起,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来,全区政法各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事项76项、1537件。

永定区法院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创新思路快速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诉累。张某双、张某英是一起信用卡纠纷的借款人,张某文、张某华、赖某昌为其担保,因逾期未归还透支的借款本息,五人被原告某银行诉至永定法院。为此,承办法官与原告、被告多次沟通协商,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化解了纠纷,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含义。

区司法局将崇尚“真善美”客家家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用客家家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8件;推动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4件,帮助困难群众挽回(避免)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从走访调研中,体察民生痛点

永定区政法各单位把队伍教育整顿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有效衔接,通过公布顽瘴痼疾整治清单、专线电话和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156条,并全部及时予以答复,取信于民。

区法院优化诉讼服务,全新升级一站式诉讼服务,创建土楼“e”法律联动中心,将诉讼退费、缴纳罚金、资格审查等工作统一下沉至诉讼服务窗口,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趟”。区检察院组织干警在辖区各乡镇(街道)从走访调研中,发现窨井盖破损、缺失等安全隐患10余处。然后,针对排查到的问题进行梳理,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份,促成有关部门联合12个管线井盖权属单位召开城区管线井盖设施管理专题会议,就严把维护维修施工质量关、明确井盖权属职责、全面完成问题井盖的更换维护、建立健全巡查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推动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目前已检修安全隐患井盖65个,更换电力工井盖板21副。永定公安分局积极推动反诈集中宣传、提升“小案快侦”率、护学岗执勤、法制宣讲进校园、校园安全培训、便民利民措施、入户办证、送考下乡等服务,获得群众称赞。

从建章立制中,打通梗阻堵点

永定区委政法委、区政法各单位在队伍教育整顿中,坚持边查、边改、边建,把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用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补短板、堵漏洞、破难题,共制定出台规章制度86项,修改规章制度97项,着力完善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教育整顿常态长效。

永定公安分局制定出台便民利民措施18项,每一项办实事项目、便民利民措施明确局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牵头开展落实。永定区司法局利用现代电子方式,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工作方式,由专人负责网上或电话咨询和申请。在网上公布预约办件电话,办事群众提前1个工作日预约即可办理。对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儿童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不受经济状况的限制,免于经济审查;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优先指派。对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在家就完成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