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有助于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
日前,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建设步骤。国家公园往往覆盖面积巨大,其中不少公园都跨地域乃至跨省域。在过去属地的资源管理体制下,将国家公园所涵盖区域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往往令一些地方力有不逮,国土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生态也难以有效维护。在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为一整体的国家公园,在过去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职能上,也不同程度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叠、权责不清的问题。比如区域内不同的生态资源,往往分属林业、环保、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涉及单位、部门众多,不易形成统一管理模式。
设立国家公园,有助于权责统一,可以改变条块分割下九龙治水的情况,大幅度提升国土资源的管理效能。同时也可借助科普、旅游等形式,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带动这些区域实现发展。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但相比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当然,开放到何种程度,游憩观赏区如何建设,都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
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藏羚羊从不足7万只增加到30万只,大熊猫野外数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如今国家公园的设立,将进一步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绩,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