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 责任在右
——记“省杰出人民教师”陈燕玲
□记者 曾俊钦
“我的座右铭是——爱与责任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两者一左一右,同样重要。”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燕玲动情地说。
陈燕玲是龙岩一中一名优秀教师,曾任龙岩一中副校长、一中分校校长,先后获得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龙岩市优秀共产党员、龙岩市第一批千名名师、首届闽西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
从教39年来,她用勤奋与努力谱写了教育新篇章,用爱与责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爱在左 给师生一生受用的东西
“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那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为此,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个具有自我成长和适应能力的人。”陈燕玲说。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对人生、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念。
2012年8月担任龙岩一中副校长、分校校长期间,她立志要把这所全新的学校办成一所让群众满意的一流的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教师体贴关心、嘘寒问暖,尽最大能力帮助老师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的慈爱之心赢得了老师们的尊敬和信赖。几年来,一中分校的老师敬业奉献,有很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能在一中分校工作而倍感自豪。六年来,一中分校教师有200多人次获市级或市级以上奖项,学生有300多人次获市级或市级以上奖项。
2018年回到总校,作为副校长,分管学校政教德育、工会和内高班工作,一如既往认真负责,用爱与责任、勤奋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载体搭建、德育工作模式探索、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责任在右 把教育变成一种情怀
教师工作是一个平凡岗位,但陈燕玲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她深知“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陈燕玲在工作中,始终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学校团、队、班主任工作,曾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校团委书记、政教处副主任、主任、工会副主席、女工委主任等职务,并长期兼任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爱心教育”是陈燕玲老师做班主任的特色,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她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在教学中,她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教研方面,她围绕“教研兴校”的主题,以新课程为契机,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本校实际,带领一批教师走在研究的路上,努力培养研究型、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陈燕玲做到了“知行合一”,除了教育的使命感,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划片招生,一中分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多,她把学生德育工作延长一公里,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书报亭等文化窗口进行监督与管理,改善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设了家长学校,注重家校联系,注重家长素质的培养。组织师生积极参与龙岩市创城活动,热心公益,关爱留守儿童,举行爱心义卖活动。连续十多年来,带领学生走进福利院、敬老院和龙岩市特校等献爱心,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在她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又有几分坚韧执着,坚守一方净土,不改初心、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