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的桂树及其他
□ 王继峰
老家的远山曾有一棵桂花树,处在通向县城的盘山公路旁。不知从哪个朝代起,它就矗立在那里,静静地散发着幽香。它有四五层楼高,枝叶覆压上百平方米。从树下仰望,头顶是一片碧绿的云天;从远处张望,眼前仿佛耸立一座苍翠的山丘。
我读中学时,每周五傍晚放学后都坐车回家。秋天的黄昏,当一阵阵馥郁的芬芳灌满车厢时,我就知道已经到了老家的地界。这香气是家乡独特的味道,更是家乡幽雅的名片。数百年来,这棵桂树用幽香等候每个回乡的游子,迎接每个来这片土地的客人。那沁人心脾的香气,陪伴我整个中学时代。
我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而我的同学基本都留在大城市。逢年过节相聚,听同学兴高采烈地谈论外面的繁华世界,我一次次怦然心动,也想着外出工作。
一天,我漫步在县城,突然发现公园里有一棵光秃秃的巨大桂树。它显然是刚移植的,枝叶大部分被砍掉,只剩一根主干和十几根向旁伸出的粗枝。经打听才知道,原来老家的桂树出了名,人们不忍心让它在荒山野岭浪费香气,就把它挖到城里。
不久后我再次经过公园,发现它残留的叶子开始枯萎,身上挂着几袋营养液,细长的管子直插树心。似乎一个重症患者,靠打点滴维持生命。一年后我又经过此地,发现桂树已经不在,只剩一个巨大的坑洞,宛如被挖空的墓穴。我一阵心痛,这棵老家的名树就这样结束了几百年的寿命!
参加工作几年后,父母开始为我的婚事着急。但我还打算到外地工作,所以不想这么早结婚。某天,我和父母一起到姑婆家做客。姑婆和姑丈公已经70多岁,儿子在厦门上班,两人独自留在老家劳作。我看他们生活孤苦,便问为什么不随儿子住,姑婆幽幽道出情由。
原来,老两口在厦门住了好几年。儿子媳妇每天上班,他们负责做饭菜、接送孙子上下学,其他时候无事可干。他们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说普通话,每天只好窝在家。慢慢地,他们抑郁成疾。于是,两人决定回老家生活,不再外出。现在儿子每月按时汇钱,每年回家一两次,住上几天又出门。两人虽然想念儿子,但也没办法。
姑婆说完后,对我说:“我们在农村生活一辈子,去大城市怎么住得习惯?还是你好,在家乡有稳定的工作,又天天和父母一起。我真希望儿子回来,在外面赚再多钱又怎样?”我先是一愣,然后想起那棵离乡的桂树。是啊,老一辈的农民就像扎根在乡村的桂树,只有在故乡的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年年散发芬芳。我总想着去大城市工作,有没有想过父母?如果他们随我背井离乡,就算我再有出息,他们的晚年会幸福吗?而如果把他们留在老家,子女不在身边,就算寄再多钱回去,他们的晚景也很凄凉。难怪古人会说:“父母在,不远游。”
从那天起,我渐渐打消外出的念头。于是我在家乡结婚生子,开始安心工作。如今,我虽然无法享受大城市的繁华,但小县城自有小县城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能和父母朝夕相处,尽享天伦之乐,这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