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妙笔秀花乡
——张永和先生《永福花乡报道集》读后
□ 吕庆昌
六月,老朋友张永和先生送来他写的《永福花乡报道集》,这是他自改革开放以来刊发在海内外报刊上的有关永福花乡的200多篇通讯报道集。
捧读永和先生这本厚厚的、汇集着他从1981年至2018年期间采写的新闻报道,我慢慢领略到永和先生作为一名记者和文艺工作者那一腔浓郁的真情和那份执着的信念。于是,我心中升起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说起来,我与永和先生相识已有40余年了。永和先生是从伐木工人成长起来的文学工作者,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勤奋好学,当年在永定县金丰林场、连城县新地林场当林业工人时就写了不少反映林区生活的作品。1965年11月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作积极分子,赴京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改革开放之初,他从深山林区调来龙岩地委宣传部通联站当记者。当年漳平县永福公社是农村改革试点,地委领导安排他长期跟随地委工作队下乡搞宣传报道工作,从此,永和先生与永福结下不解之缘。
1980年代初,在一次文学笔会上,我有幸认识了永和先生。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凡的文学天赋和风趣而又富哲理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曾一起深入工矿农村采风,一起谈论人生与事业,一起交流写作感受。我在龙岩市(县级)共青团工作期间,曾担任《龙岩青年》的编辑,该刊物是龙岩团市委的一份小报,其版式、内容都很普通,可就因为刊载了永和先生的那篇《书记回乡记》受到了地、市领导的重视,于是,《龙岩青年》也小有名气。
永福是驰名江南的花乡,把种花作为一种产业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东风调动了花农们的积极性,更让这一古老的花乡焕然一新,生机盎然,百卉争喧。幽兰吐芳,瑞香飘溢,五色茶花,把永福这片红色土地装扮得绚丽多姿。永和先生跟随工作队深入永福,置身于这五彩缤纷的花乡美景,他心潮澎湃,用他那支生花妙笔饱蘸一腔深情,持续不断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记录永福人民勤奋耕耘、开拓创新、推进花乡发展的文章。当年,我经常看到这位老友的花乡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闽西日报》《花卉报》和《中华花木报》等刊物上发表,让古老花乡的芬芳飘向神州大地。例如《青年办起花果联产公司》《永福花墟展销万盒花卉》《“高山花园”举办迎春花卉展销》《省委书记访花乡》《老教授李来荣支持花乡搞调研》《花农办〈花卉〉》等文章都有深刻印象。
令人敬佩的是,在为花乡写下大批量新闻报道的同时,张永和先生还出版了反映两岸乡亲共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长篇小说《大山寨》、中篇小说《花乡风情》《在茶花仙子的故乡》等,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老而年轻的永福花乡的风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花乡史料。
读着永和先生的一篇篇花乡文章,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永福花乡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使人心旷神怡,宛如徜徉于百花园中,群芳辉映、芬芳四溢,给人以振奋、激动、愉悦和希望。我曾多次到永福花乡学习和调研,每当爬上绿林青山,站在被称为“中国最美樱花胜地”的樱花山上,心潮如万顷林涛在波动。我打内心点赞永福花农伟大的劳动创造,也为永和先生的真情抒写感叹佩服。
永和先生年逾耄耋,著作等身,却仍笔耕不辍,其精神令人景仰!
永和先生这本《永福花乡报道集》,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乡村的腾飞和巨变,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愿永和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祝永福人民永远幸福、花乡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