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古竹
移风易俗显成效 文明新风沁心脾
本报讯(记者 罗姝 通讯员 孙宽城 张威)“以前,民俗活动大操大办,现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简化了,既省事又环保,乡风民风焕然一新,捐资公益蔚然成风。”9日,永定区古竹乡瑶下村李栋明说道。
瑶下村的上片、长房、红星组3个片组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鼓励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祖、文明殡葬。如今,村里办丧事的程序简化了,发毛巾数从原来的300至400条变成现在50至60条,发香烟数从原来的30至40条变成现在4至5条,原来鞭炮从村头放到村尾,现只在家门口和村口放,程序简化、开支少了,用于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的资金多了。
近年来,永定区古竹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作用,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倡导文明乡风。在积极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的同时,还倡导村民把节约下的钱做公益,助力乡村振兴,这种改变形成了新风尚——
黄竹烟村的“民主公王祈福民俗活动”理事会将充气拱门、燃放烟花爆竹、请戏班表演等方面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关心关爱村里老、弱、孤、残人士以及资助贫困大学生。助学活动得到乡贤和群众积极支持,今年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方式共资助村里12名学生,奖励总额为3.9万元。
田洋村公路扩建理事会倡议村民节省民俗活动支出,把以往民俗活动按惯例收取的“人丁钱”,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并呼吁外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田洋村公路扩建预算约120万元,通过理事会倡议外出乡贤和当地群众捐资,目前已筹资约40万元。
古竹村老人江庚侑,子女为其筹划81岁寿宴。老人说服子女,取消寿宴,把准备寿宴的3000元捐赠给古竹中学,为该校图书馆添置书籍。黄竹烟村外出乡贤魏氏四兄弟成立了“顶新公益基金”。自2010年以来,该基金会已为古竹中学、古竹小学累计捐赠1006.5万元;另设立的“明日朝阳”高考奖学金,每年奖励总额约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