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深处捆粄香
□ 张桂生
连城新泉客家美食,有一道普遍受欢迎的名点叫“捆粄”。来新泉吃饭的,大都尝过捆粄的滋味。
进入小康生活的新泉,早餐改革花样百出,“九门头涮酒”“鸡姑娘醉酒”、拌面、泡面,层出不穷。然而,一碗牛肉鲜汤,一盘可口捆粄,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越来越成为新泉人的首选。
新泉捆粄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帝师雷鋐(三明宁化人)吃过捆粄,称之为“浪里白条”。
新泉捆粄是用优质米浆蒸出薄如蝉翼的粄皮,然后加入精馅料卷(捆)制而成的食品,集软、嫩、香、滑和饭菜于一身,老少皆宜。它从家宴招待尊贵客人的可口美食,走进大街小巷的饮食行业,一跃成为人们早餐的佼佼者。
新泉捆粄天生娇嫩,性格有点羞羞答答,喜欢躲进小巷深处精心装扮,巷子越深,香味越浓。原因有四,一是捆粄加工需要暴露操作,磨米浆、蒸粄皮、剁馅料、炒馅料、捆馅料都在非密封的状态下进行,对周围的空气质量有着苛刻的要求。二是捆粄制作工艺流程比较简单,需要的场所不要太大。三是捆粄加工从米浆下锅到顾客入口三五分钟即可搞定,加上煮一碗牛肉汤,吃完一碟捆粄不过10来分钟,客如轮转,不需要大场地。四是捆粄加工挣的是小钱,往往只做早餐,而不做午餐或者晚餐,场地利用率不高,租金不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新泉捆粄的“巷子情结”。
新泉大榕树河对面的一条古街,是新泉捆粄的集中领地,享用捆粄美食的人们,步行过桥,走进古街,就可以选择捆粄店了。这里有一家当地人称之为“福子头”的捆粄店,用餐者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一位食客说,我们新泉人舌头很“毒”、眼睛很“尖”,这里的捆粄味道好,牛肉汤量足味鲜,吃过一次会来第二次,天天早上泡温泉回来就要进来“搓”捆粄。
我问主人:“你的捆粄店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不立个招牌,打上电话号码,人家好找。”主人笑笑说:“不要招牌就是最好的招牌,我们做的是诚信,做的是回头客,挣得到来吃就行了,大家都是冲着我的信誉和卫生而来。”
听主人的一番感慨,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捆粄店的里里外外:捆粄店设在沿街古宅雨坪,水泥地面,四张餐桌,一间加工室白墙吊顶,整洁干净,连根牙签、瓜子壳、餐巾纸也不易发现。夫妻俩争着拾掇,空余时间不停整理卫生,保持桌面、墙面、地面一尘不染。主人告诉我们,早餐大约上午10点结束,接下来就是大扫除,里里外外不留半点油渍和垃圾,长年累月保持干净整洁。
“福子头”和女主人云南美女鲁志英,是在广东打工时认识的,两个人性格相仿,爱好相投,尤其是讲卫生、重诚信、平和心。成家后,回到家乡经营传统的新泉美食,一口气认认真真经营这家捆粄店有10多年时间,而且从不间断,生意越来越好,一天的早餐光顾者达上百人,是新泉古镇客流量最大的捆粄店。我讨教他们成功的经验,他们谦虚地说,做人要厚道,经营要诚信,宁愿少挣一点,也不能亏待顾客,不论是乡里乡亲,还是外来客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大眼小眼”的经营模式,只能自己害自己。
“福子头”的捆粄店,是热情好客的新泉人之缩影。在古镇新泉的大街小巷,像“福子头”这样的美食经营者还有许多,新泉捆粄美食之所以日新月异、经久不衰,生意经里学问大,“酒好不怕巷子深”,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