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们建议——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 记者 刘菲菲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十三五”期间,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2019年全市所有建档立卡的11.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1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38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
按现行标准,龙岩市虽然如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相对贫困,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市政协委员郭柏杨结合龙岩区域实际,建议我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转变思路 持续推进
“我们应该始终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郭柏杨表示可以从五方面着手,在指导思想上,由注重解决温饱问题向提高发展能力转变,由注重集中攻坚向常态化跟进转变。在帮扶对象上,由注重重点攻坚突破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统筹协同推进转变。在目标标准上,由注重“与食物价格挂钩”向“与当地收入水平挂钩”转变。在工作任务上,由“降低贫困发生率”向“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转变。在政策举措上,由注重开发性帮扶为主向保障性与开发性帮扶并重转变。
“建议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全市行业通用的数据平台,运用‘金服云’平台作为企业申请政府惠企政策统一入口,通过数据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超越。”郭柏杨认为,我市应抓住契机,争取更多上级赋予龙岩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系列政策,并用好用足用活,巩固和拓展我市脱贫成果,有效解决相对贫困。
突出优势 发展产业
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龙岩特色产业。发挥主体(龙头)带动,构建“经营主体+产业+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嵌在乡村振兴产业链条上,使其在能够参与的环节上受益增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生产加工及营销体系和模式,通过订单生产、企业收购、农超对接,特别是要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促进乡村振兴与市场有机对接,参与竞争,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突出扶持重点,以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能力为例,可重点考虑在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上精准发力;支持农民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对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鼓励地方政府给予奖励,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优质的菜篮子产品。再如,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可重点考虑在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上做文章。市政协委员们建议抓紧整合各方资源,坚持全市“一盘棋”思路,制定统一规划,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发挥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的功能作用,集中改造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带动乡村旅游,构建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龙岩样本”。
长效机制 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将预防返贫、解决相对贫困纳入我市“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抓紧建立和完善统筹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确立相对贫困标准,建立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质量,建立因病等返贫户的稳定增收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依靠基层组织帮扶解困机制;注重志智双扶,建立激发致富的内生动力机制;坚持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建议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基本生活求助、专项社会求助、急难社会求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推动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郭柏杨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在乡村振兴中,要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工夫,助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