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闽西红土地上

——龙岩学院积极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 王尚华 通讯员 黄德民

7月6日,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在龙岩学院挂牌成立,吹响了龙岩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全力服务龙岩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新一轮号角。

用智慧和力量为田野洒下甘霖,近年来,龙岩学院践行“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把接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抓手,积极选派和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农村,参与乡村发展规划、开展技术指导、驻村帮扶、人才培训等,把论文写在闽西红土地上,在广袤乡村演绎了许多精彩故事、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故事一:“养猪村”变身“网红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平县坊间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有女不嫁尧禄村。”当时,尧禄村村民养猪多,环境“脏、乱、差”,外面的人不愿来,里面的人不愿留。到了2018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实施了乡村旅游规划,发展鹰嘴桃产业、做3D墙绘,尧禄村从过去的“养猪村”变身为名扬八闽的“网红村”,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至,更让这里成了富裕村。

提到尧禄村乡村旅游规划,就不能不提这个规划的总负责单位——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旅游规划团队。

2017年,该规划团队走进尧禄村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根据村里实际,规划团队在差异性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提出把村里新建民居全部进行3D艺术绘画。“这种墙绘在城里会常见一些,在农村还比较少,可以通过这种夸张的、艺术感强的大规模墙绘,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让它成为带动旅游的引爆点。”

实施旅游规划时,规划团队精心邀请了专业绘画队伍进驻尧禄,常年吃住在村里,历年一年左右,对村口视线范围内约40栋房屋进行3D绘画立面艺术装修。墙绘内容涉及割稻、挑担、耕牛犁田等。来到这里的游客触景生情,乡愁油然而生,自发地拍照、发朋友圈、发抖音……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尧禄村在网上网下迅速蹿红。

尧禄村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目前,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旅游规划团队已经在我市的6个县(市、区)开展乡村规划服务,促进了乡村的发展变化。如长汀县河田镇刘源村、连城县北团镇石丰村等地实施规划后,也都顺利脱贫、走向振兴。

妙笔生花,绘就乡村美景。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扶贫振兴墙绘行,美丽乡村小龙绘”师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永定、武平、长汀等3个区县,先后开展6次墙绘服务,共绘制“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等主题墙绘2000余平方米,受到了广泛好评。

故事二:“大龄待业户”变身“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产业赋能。

在连城县莒溪镇,有一对俞姓兄弟,他们以饲养兔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生意并不好,导致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为此,他们一度打算放弃这门生意,准备外出打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兄弟俩在买兔子饲料时,认识了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产业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帮助兄弟俩分析了饲养兔子没有赚到钱的原因。一是在兔子繁殖上“靠天吃饭”,做不到连续稳定生产;二是采购的是北方生产的饲料,由于需要运输成本,饲料价格高,导致饲养成本高。

针对这些问题,服务团队传授兄弟俩兔子人工授精以及灯光辅助繁殖等技术。得到技术指导后,1只母兔的年繁殖量提高了5只左右。另外,服务团队利用专业知识,研制了兔子饲料配方,依托本地公司生产,节省了运输成本,一吨饲料可以便宜300元左右。这对于规模化养殖兔子的两兄弟来说,有效节省了饲养成本,他们的兔子养殖生意越做越好,生活越来越富裕,也被村里选拔为“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从村里原来的“大龄待业户”变身为“高素质农民”。

学以致用,服务人民。近年来,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围绕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环境生物技术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主动融合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咨询、培训等多样化支农服务工作。生命科学学院负责建设的福建省家畜传染病防治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服务企业2万余次,实时掌握了动物疫病流行动态及病原遗传变异情况,成果转化带动企业产生经济效益6亿多元,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畜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事三:“高校教师”变身“驻村干部”

郭龙先是龙岩学院的一名年轻的政治辅导员,王华则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副教授。2017年,两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踏上了驻村扶贫的战场,一干就是三年。

选派到上杭县太拔镇大地村担任驻村党支部书记的郭龙先,经常思考如何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有一天思考发展特色产业时,“外引内培”这四个字突然闪进了这位年轻人的脑袋。说干就干!他从村委那里打听到了一位在外地发展势头较好的热心乡贤,便主动与他取得了联系,并多次上门邀请其返乡创业。经过多番沟通、动员和考察,郭龙先赢得了这位乡贤的信任,成功引入种养殖、育苗、农村休闲体验、康养等项目,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目前,引进的农场项目已种植猕猴桃30亩,中草药白芨和大将军15亩,广西蜜糖橙300株,金线莲2000株,仿野生灵芝1万筒,生态鸡1000余只。

“我看到农村、脱贫等字眼,我就想到自己所从事的兽医专业,我觉得可以帮助到农民脱贫,就想走出去试试”,作为专业教师的王华,说到报名驻村这事,他觉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时的他已经从事教学13年了,对于如何服务社会有着很多的思考。然而,知易行难,在帮扶上杭县蓝溪镇白水村时,王华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先是引进的芙蓉李项目因养护周期太长,无法解决眼前村财困难的窘境。后来他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引进发展的黑豚养殖,也因新冠疫情被迫中止了。他带着村委到处走访考察,最后锁定了苗木种植。现已带动建档立卡户和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种植苗木100多万株,其他绿化苗木2000多株,解决了村里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收入较低的问题。

郭龙先、王华驻村三年多的时间里,大地村村财年收入从2017年的8万元提升到2020年的26.3万元,白水村从2017年村财收入无固定来源,到每年可固定增加4万元。此外,王华在驻村期间累计为村里争取各项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15个项目。2018年,大地、白水两个村都顺利实现脱贫。今年4月,因驻村帮扶的突出表现和业绩,郭龙先、王华受到龙岩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学院共选派35人次优秀干部挂职基层,其中有处、科级干部和专任老师,也有辅导员、实验员,挂职时间从1年到3年不等。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才华,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广袤沃野绘新篇,乡村振兴开新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梦想因奋斗而升华,故事在奋斗中继续。龙岩学院党委书记王耀华表示,服务乡村振兴是一份使命担当。学校将以成立古田乡村振兴学院为新的起点,站位大局、发挥优势,进一步整合校内相关优质学科师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等三大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机制和模式创新,更好服务龙岩老区苏区乡村振兴工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岩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