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递下乡更快些


□ 蔡庆阳

前不久,在农村老家的亲戚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他在网上商城看到一款商品,十分中意,便在网上下单、支付,商家承诺三天后到货。由于这位亲戚住在离镇里三十公里远的边远行政村,等他收到这件商品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当他打开包裹时,发现这件商品有明显的质量瑕疵,便联系商家客服退货,客服也答应退。亲戚便把这件商品作退回处理,不知什么原因,商家收到退货,也10天后了,便以超出一个星期为由,拒绝退货。这位亲戚不由感慨地说:“前前后后这么多天,商品都是在路途上,快递下乡,真有点滞后!”

据笔者了解,时下,不少农村地方尤其是边远行政村快递下乡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偏远乡镇交通不便,运输安全性差,破损率高,运费较高;没有先进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难以保证运输;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处理手段与技术落后等等。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和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农村、偏远地区发展快递服务网络,完善快递末端网点布局,促进了“快邮合作”“抱团下乡”“快递超市”等多种模式,有效提升了快递下乡的服务规范化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然而,快递业“嫌贫爱富”“嫌乡爱城”的问题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

因此,笔者以为:快递下乡也应体现速度和效率。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乡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快递企业在乡镇地区的中心村设点或与村里的便民服务站、村邮站等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合作,设立村级便民收寄点,提供仓储和标准化的物流服务。同时,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快递运营成本高、服务能力饱和度低的情况,要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快递邮政合作、快递客运合作的力度,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农村物流配送的集约经营效益。此外,作为网上商家也应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对农村边远地区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提高售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农村消费者和城里享有一样的优质服务。只要各部门密切合作,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真正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快递下乡更具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