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坤:中国第一代火箭卫星导弹发射专家


邓文坤 (二排右一)和他的战友们(旧照翻拍)。

□ 郑秋生 詹鄞森 图/文

他,曾参与指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

他,曾参与指挥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

他是我国第一代的导弹发射专家和技术骨干。

邓文坤,1938年8月生于龙岩白沙小吉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考上大学第一人。1958年9月他从龙岩一中考入浙江大学火箭专业学习。1963年7月毕业后选调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部队建制),在国防工业保密战线工作25年,任火箭卫星导弹发射高级专家。1986年1月转业浙江省宁波应用技术研究所,任书记兼所长,1998年退休。

“当时就是要打美帝国主义的导弹啊!”

“1956年,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就是不吃不穿,也要把两弹一星研制出来,形成战斗力,对付美帝国主义!”

在龙岩动车站,我们接到独身一人从宁波返回家乡的邓文坤。83岁的他,一路上跟我们谈起我国第一代火箭卫星导弹发射的故事。他侃侃而谈,记忆力极好。对于隐姓埋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25年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似乎有一种倾吐的快感。

“在福建,我是第一个考上浙江大学‘11系’的,就是火箭系。1963年大学毕业后,接到0029部队通知,我是8月28日到北京东城区某招待所报到,报到后发给我们24元工资。组织上的人说,你们不要上班,就去玩吧。近的自己玩,远的派车送去玩。我们不知道做什么工作,他说你们不要问,不要乱说,要保密。有一个同学不小心说漏了嘴,被清退回家了。我们玩了一个月后,就包了两个车厢,车上有浙江大学火箭系的,也有北航、南航、哈军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只有少数中专生,我们100多人可能是新中国第一批搞火箭的。两天才坐火车到兰州,住了一晚,又一天一夜,坐慢车来到清水。又7小时后到部队招待所。一周后分配到二十基地(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那里有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导弹,我主要从事地对地导弹。从此,我在那里工作了25年。”邓文坤对于当时的情况,连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卫星发射基地,在1958年就由抗美援朝20军孙继先中将带领下,选好了地址、搞好了基础建设。我到部队时铁路、公路、机场、房子、礼堂、办公大楼基本建好了。”邓文坤说,“我们主要工作是干什么啊?领导就说,就是要打美帝国主义的导弹啊,我们也要搞这个东西,因为抗美援朝我们吃了不少亏,他们敢欺负我们啊!所以我们也要搞这个火箭导弹卫星。”到部队后,那个环境非常恶劣,春天风沙大得很,刮起来像下大雨,打到脑袋上、身上都很疼。天气很干燥,吃水都有问题,就挖地下水,没有什么青菜,冬天就是萝卜白菜。我们的大厂房刚建好,我们40多人的团队负责火箭导弹总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测试。发射场在室外,控制室在地下,相距200米以上。点火后,火箭开始是直线上升,10秒后慢慢拐弯,弹道都是我们预先设计好的。把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就有了战斗力。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接着,第二颗原子弹装在飞机上,在机场起飞,发射在新疆沙漠地带,实现空中核爆炸,再次试验成功……

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在邓文坤口中,却是如此轻描淡写。

“试验吧,只有经过一次次失败,才可能获得成功”

1956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进行有关学术研究。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581小组”,议定建立3个设计院。其中有一个设计院成立后,不久迁往上海,后改名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失败。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负责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10月,邓文坤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司令部作战处作战科见习参谋。他说,我们从1964年开始仿制苏联,发射东风2号火箭,获得成功。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到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视察,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紧接着,当年11月,开始研制“东风四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后来,中国把每年4月24日列为“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做试验哪有不失败的道理!1978年5月东风5号试验十几秒后,在200米的地方掉了下来,那里有一个厕所。”他说,这一次失败是什么原因?电子元件出了问题。1979年9月份发射一颗东风5号又失败了,我根据遥测数据判断,是二级游动发动机涡轮泵出问题。专家组都同意我的观点,北京、上海的200多位研制人员认可了我的判断。有了两次失败教训,经过改进后,每次发射成功,有了百分之百把握。搞试验,只有经过一次次失败、总结,才可能获得成功。” 邓文坤说,此后,东风4号、5号,一次次推力大幅提升。

邓文坤说,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是用三级火箭(一二级是液体火箭、三级固体火箭)推上去的,液体要提前4小时注入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燃烧剂。当时,我是负责指挥发射的综合测试室主任。

此后,中国的火箭发射就再无失败的记录。1980年5月,准备了3枚用于打到更远里程的导弹。第一枚5月18日发射成功。半个月后,又发射了第二枚,也同样获得成功。上面认为,我们有能力打到足够的里程,第3枚导弹就不打了,可以节省下来。我们把试验成功导弹移交给二炮(火箭军前身)。液体推进剂就藏在地下室备战用。

1983年元月,邓文坤被解放军某部政治部评为先进个人标兵。

“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巧合的是,我们采访邓文坤这天,正是4月24日,第6个中国航天日。邓文坤说,我们就是希望青少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崇尚科学,立志报国。这天,也正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51周年。

邓文坤是小吉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说,那时候我们要到龙岩城里读书,一天只有一趟班车,你赶不上了,就要走路啊。从早上走到晚上,不容易啊。那时候有28斤粮票。到部队后,寄信就写兰州市某支局某号信箱,一封信要走半个月,家乡的人都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1986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宁波,妻子是浙江读书时认识的同学,现在我们定居宁波。

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60多年了,邓老深感现在家乡变化太大了。他说,家乡不仅有省道,还有高速公路,从龙岩城里出发,半个多小时就到家了。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楼房,看到美丽整洁的村容村貌,看到建设中的云野涧冰雪研学旅行营地项目,看到高品位的“邓益敏美术馆”,感到非常惊喜。

邓文坤是仰望太空的人。他曾经参与指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数不多的导弹发射专家和技术骨干。1981年5月,他单独代表部队结合火箭训练弹,向中央军委领导介绍火箭大体结构、火箭卫星发射原理及研发情况,得到首长和部队领导表扬。

仰望太空,就是为了激励站立在坚实土地上的人们,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