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山野上
——《羊角花 铜钱草》读后

□ 张凤英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岩籍作家邱美煊新作《羊角花 铜钱草》在龙岩首发,可喜可贺。
邱美煊是近年来岩籍作家中的新星,他身兼高校教师和作家身份,始终保持旺盛而纯粹的创作力,继2017年的《追英雄的少年》、2018年的《宛平城下》之后,又创作本书,显见作者在沉潜之后已经开始进入创作的井喷期。
《羊角花 铜钱草》讲述了客家小乡村里的脱贫故事。从书名到文字到装帧,《羊角花 铜钱草》都看得见作者和编辑的心血凝聚。作者近年来的作品已经证明了他越来越纯熟的写作技术,他对时代命题和历史题材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不同题材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
在众多题材中,儿童世界始终是邱美煊重视的题材,在创作儿童文学之余,他还以高校教师身份编著了由他的学生们创作的童话故事集《云端的梦——龙岩市乡村教师童话作品集》,足见他对乡村题材的关注,不仅是试图去理解乡村,更在于他对乡村儿童有更具情怀的体恤,这点在新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儿童文学的困难之处在于,它要足够天真,但不能假装天真。因为儿童不只是儿童,他们已经是被社会化的成人世界的预备役,我们不能假装他们不能对世事毫无知觉、浑然物外,而要正视他们作为世界观察者的角色。故而,儿童文学对作者的素质要求极高,成人的日常生活往往是庸常而无奈的,能够保持纯粹的创作本心已非常值得赞许,儿童文学要求作者的创作发于本心且心无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羊角花 铜钱草》一书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讲述脱贫攻坚这样的宏大主题,正视了社会复杂性给儿童生活带来的冲击,同时,整个故事仍有儿童的天真,可以说,它在复杂与天真之间保持了恰当的克制的平衡。
细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不完全是一本儿童的读物,它无疑也是一本农村题材的小说。农村题材是文学创作中的大宗,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出现一批经典。我想,在本书读者中,应该很多都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在阅读的时候,很多读者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观影、读书经验去做比较。同为宏大主题,但本书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又完全不同,后者的代表如柳青《创业史》,展现的是大刀阔斧的革命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它显然更具彻底性。但《羊角花 铜钱草》一书更具温润的气质,以诗化的语言将故事细细道来,似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也反映出这本书的时代性。这本书的精神气质更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题材电影,如赵焕章导演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谢添导演的《甜蜜的事业》等等。当时,农村和城市之间二元对立的矛盾尚未尖锐,城乡之间仍存在天然而有温度的连接,农村并非肮脏、滞后、愚昧的代名词,热爱生活、尊老爱幼、崇尚正义、尊重劳动等这些传统而美好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精神世界的主流,农村中当然也会产生矛盾,但这些矛盾都很坦荡,而且最终都可调和。或者说,当时的农村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在美煊的这本书中,我找回了农村真善美的基本价值。故事中,龙昌从农村到城市到农村,怀安从农村走向从城市,小玉从城市又回到农村,在城乡之间奔走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时代选择。回到本书的主题,我相信,扶贫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重建城乡连接,重建让人“回得去”的乡村,用传统美德与价值重新赋予乡村以希望。读美煊这本书,会让人感觉到乡村有希望。
总的来说,我认为作者很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所在,他很了解他的读者,也很了解这个时代,本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祝贺此书出版。
(作者系龙岩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