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的故事
指南针的故事
□ 记者 阙国豪 丘启龙
圆形状,直径3厘米,周边标刻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l2个时辰——这是陈列于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指南针,由闽西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同志捐赠。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鼎丞凭借这个得力“助手”,领导闽西游击队牵制住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的疯狂攻击,保证了主力红军的安全转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这件文物捐赠的见证人,当时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工作的赵惠记忆犹新。赵惠今年91岁,离休后居住在市干休所。昨日,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受赠情景:
1960-1980年代,古田会议纪念馆成立时期,因工作需要,我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张鼎丞同志。有时是去张老的单位,有时去张老的家中,次数多了就和张老的家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熟悉起来。有一次,张老的爱人何素衡大姐对我说:“小赵,张老有一块指南针,他保护得很好,你把它带回去捐给古田会议纪念馆展出。”我听了,十分高兴,一再表示感谢。何大姐当时还找出一些照片交给我,嘱托我一并带回。我当时特意找了一个包,把何大姐交给我的指南针用衣服包了好几层,随身带回了古田。
赵惠回忆,一次去北京向张老汇报工作时,张老亲手把一本名为《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书籍交给他。张老嘱咐,这本书总结了当年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是他在参加延安整风学习时写的,当年呈送给毛主席审阅过,让同志们好好学习。
赵惠告诉记者,张鼎丞同志是古田会议的参与者,对古田会议会址保护和古田会议纪念馆建设都非常支持。张老生前给古田会议纪念馆捐赠了许多文物,张老的家属也把张老的不少遗物捐赠给了纪念馆,总计有数千件。